[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每天“躺赚”二三百,兼职掉进诈骗窝

撒网式打电话诱使他人陷入网贷骗局,10名电诈嫌疑人被黄岛警方一举抓获


  民警正在对安某进行审讯。
  □本报记者 王雪 本报通讯员 齐林新
  “兼职轻松赚取零花钱”“每天躺赚二三百元”……看到这样的广告,以为轻轻松松就能赚到钱,结果却参与了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近日,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多警联动,查获10名涉嫌电信诈骗嫌疑人员。
  他们是如何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广大群众该如何防范网络贷款类骗局?3月15日,记者前往黄岛公安分局对案件进行了解。
  打打电话每天能挣几百元
  2021年1月29日,黄岛公安分局王台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获悉,居住在辖区内的女子安玲(化名)涉嫌参与电信诈骗活动,在其所涉案件中,受害人添加“某某白条客服微信”后,遭遇网络贷款骗局。
  办案民警依法传唤了安玲,并顺线追查,一举抓获了10名嫌疑人,由此揭开了网络贷款骗诱他人上当的内幕。
  据了解,安玲今年17岁,是一名在读大学生。2021年1月4日,她看到微信好友王某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布招兼职的广告,称“躺着赚二三百元”。经过询问,安玲得知该份兼职的工作内容是以“某某白条专员”名义给他人打电话,问对方是否需要资金周转,诱导其添加“某某白条客服微信”。
  王某称自己所在的是正规平台,安玲虽半信半疑,但因感觉挣钱快,还是决定做这份“兼职”试试。随后,王某便给安玲通过微信发送了100个手机号和一张图片,图片内容即是传授打电话的技巧。
  “打电话的对象中,每有一人添加‘某某白条客服微信’为好友,我就能得到15元报酬。”安玲供述,自己当天打了90个电话,成功加“某某白条客服微信”的有21人,因此她收到了315元“报酬”。
  随后十余天里,王某每天都发给安玲手机号,安玲也把“兼职”变成了“专职”,每天都能“挣”到几百元钱。
  另起炉灶组建团队赚提成
  1月16日,安玲在微信好友男子徐某的朋友圈里看到一则招话务员的广告,询问后发现对方也是招“某某白条专员”,并且每成功一人给提成25元。
  见徐某给的提成多,安玲便脱离了王某,与徐某建立联系,同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广告以及打电话的形式进行宣传,拉拢微信好友或朋友组建团队,共招揽11人。彼时,安玲只负责统计和转发电话号码,从中赚取提成,至被抓获时共获利9000余元。
  办案民警顺线追查,将王某和徐某抓获,结果发现两人竟然是初中同学关系,他们共同的上线是男子王林(化名)。1月30日,办案民警将王林抓获,并继续扩展调查,将其他多名嫌疑人抓获。
  经了解,王林今年29岁,平时在工地上干活,空闲时从事一些兼职。2020年12月底,他用手机上网时在一个“贷款吧”论坛里看到一个帖子,内容是招兼职一天可赚300~500元。他便加了发帖人的微信,得知兼职的是“某某话务员”。
  2021年1月2日,王林看见发帖人朋友圈里有招聘广告和微信收付款记录,不禁有些心动,就发展了王某、徐某等人组建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进行话术培训,下发电话名单,他从中赚取提成,至被抓时获利近2万元。
  据办案民警介绍,王林等涉嫌诈骗人员,年龄大都在十七八岁至三十几岁,他们一开始以为“某某白条专员”是兼职,后来逐渐意识到是骗人的。明知是诈骗,为何还继续参与其中呢?
  在接受审讯时,王林等嫌疑人纷纷表示,为了轻松赚钱。他们认为,直接骗人的不是自己,应该不会处罚自己。办案民警介绍,贪图赚钱快、缺乏法律常识、存在侥幸心理,是一些人走上诈骗歧途的原因。
  揭秘“网络贷款”骗术
  王林等人所涉电信诈骗案件是典型的网络贷款类诈骗。此类骗局中,骗子通过所谓的“某某白条专员”,采取撒网式打电话,引诱接电话者添加“某某白条客服微信”。
  为了让受害人误认为他们确实是“某某白条专员”,王林等人还通过微信群进行培训交流,对接电话者关于贷款利息、还款方式以及质疑“为何不是京东的专用电话”等,进行相应的“话术”培训。
  “额度高,放款快”“不查征信,不看负债”“零门槛,低利息”,这些都是贷款诈骗常用的诱导语。接到虚假“某某白条专员”电话的人,在诱导下如果添加了“某某白条客服微信”,并且申请贷款,就会被骗子以“输错银行账号”“贷款需要刷流水”“账号被冻结,解冻需要缴纳保证金”“激活账号需要交费”等理由诱导转账汇款,并且受害人往往会在套路中越陷越深,直到被骗光所有钱才醒悟。
  在网络贷款骗局中,骗子会抓住受害人急于用钱的心理,一步步设计套路。黄岛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正规金融平台不会在贷款下来之前收取任何费用,凡是放款前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的行为均是诈骗。
  民警还提醒,办理贷款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切勿轻信电话、短信、QQ、非正规APP等各种形式的贷款广告,谨防上当受骗。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