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应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 赵文静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为党史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南。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是党员最好的教科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党史研究,并发表系列有关党史研究的论述。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动员全党学习党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每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修课,是推进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新、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指导党史学习实践,才能学好党史、传承党史、力行党史。
以唯物史观观党史
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一百年,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历史、系统地分析社会发展规律,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实践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因此,坚持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
要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剖析和审视党史,既要反对夸大其词又要防止因循守旧,不论是褒贬还是扬弃,应当保持客观公正,汲取前路经验教训,擎画未来。要守住历史事实底线,不能标签化历史,更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谈历史,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同时,连续性是历史的固有属性,学习党史必须用连续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究其本质是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史,学党史就要学懂党的发展演变规律,就不能脱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沧海桑田运动史。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不是只有伟大辉煌,也经历了挫折和失误,学党史就需要我们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用正视问题的自觉,用刀刃向内的勇气,从党史中汲取经验。
科学把握党史主题和主线
百年党史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只有科学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才能抓住党史的总纲,准确把握我们党的百年发展史,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做到用党史来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和鼓舞人。百年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高举主题主线旗帜,团结中国人民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史;是党团结人民在摸索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史;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青春与活力的成长史。科学把握党史主题主线,才能融会贯通,领悟中国选择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才能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团结群众夺取革命胜利和实现改革建设事业伟大成果的经验本领,从而对党史形成宏观把控,并从中提炼优秀经验、传承优良作风。科学把握党史主题主线,才能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具体历史的分析,坚定党员理想信念。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跳过具体论证而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否定个人演化到否定整个民族精神,甚至偏激地滑向否定全部历史文化的深渊。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根本否定,“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反动意图昭然若揭。
历史虚无主义戴着历史学的学术高帽,实质上研究方法却是根本错误的,其不属于任何一种学术和史学,完全是伪学术、伪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共产党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血脉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容不得“虚无”。只有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加强思想上的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才能明辨是非,正确理解党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保证每一名党员永不偏向、永不变色。
学党史应学以致用
中国共产党在学习与实践摸索中开创党史,我们要用学习党史开创未来。党史是一本不忘初心的生动教科书,从来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不能束之高阁,而应当从中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营养剂。学习党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砥砺前行”,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中国正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临着各种新的局势环境、新的任务考验、新的挑战机遇,征途漫漫,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奋斗。党员应以史鉴今,从历史长河、时代进步、局势变换中探究历史发展规律、经验动力,及时应变、转换战略,不断增强迎接挑战、应对风险、化险为夷的能力,以应对未来征程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艰难险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就能从历史中获得克敌制胜的法宝,通过学以致用,不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干笃行。
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从党的非凡历史中锤炼初心,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史力行,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作者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