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并举”让乡村靓起来
琅琊镇坚持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打造国家卫生镇环境治理新模式

琅琊镇天清水碧,环境整洁。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董雪
近日,记者在琅琊镇了解到,该镇近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聚焦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三化并举”治理导向,持续推动全镇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再上新台阶。2020年度琅琊镇及镇域部分村庄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镇、省级卫生村、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新区垃圾分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管理常态化
实现各网格村比学赶帮超
记者了解到,琅琊镇党委政府聚焦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组长、各党政成员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新村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责任,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建立起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体系。
坚持以考核促责任落实,先后制定人居环境整治管理考核办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农村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和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将考核结果列入农村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实行以奖代补机制,以奖惩促提升,营造了各新村(社区)、各网格村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琅琊镇还探索组建由城管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外业联合巡查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督导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通报及时督促责任村居限期整改,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及时的村居进行全镇通报批评。2020年以来,累计下发通报54期,排查整改问题4200余处,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和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程序规范化
探索垃圾分类“琅琊路径”
违建拆除和环境卫生清理两大类工程多属于临时紧急工程,工程时间紧急,琅琊镇根据“规范创新,流程再造”相关要求,针对这两类工程以规范施工程序和提升施工质效为切入点,运用市场化方式,通过定期公开招投标方式吸纳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建立临时用工施工企业库,签订用工合同,完善工作程序。2020年5月份以来,全镇人居环境相关临时性紧急工程,均从中标企业库中抽取,提供服务的价格(包括机械、人工等)全部以招投标时确定的价格为依据。通过规范管理,完善程序,大大压缩了财政支出,2020年相较于2019年节约了资金60余万元。
“撤桶并点”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环节。从2020年4月起,琅琊镇结合实际,在全区率先实施“撤桶并点”工作,将分散垃圾桶集中到1-2个存放点,引导村民将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实现袋装化,定时定点投放至房屋门口“两分类”垃圾桶内,由保洁员集中收取投放至集中存放点,为切实提升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实效探索了“琅琊路径”。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注重加强对存量乱搭乱建的集中整治,研究印发无违建村居创建工作奖惩办法,鼓励村民自行拆除乱搭乱建,纵深推动治违工作提质增效。2020年以来有力推动19个“台账内”村居拆除207处3919平方米违法建设、13个“台账外”村居拆除181处3414平方米违法建设。
措施精细化
形成长效考核奖惩机制
在新区工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生态立镇、文旅兴镇、产业富镇、海洋强镇”发展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统一设计、统筹推进,先后打造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镇域内的村庄、景点、园区、项目连点成线、连方成片。
创新制定违法建设巡查考核管理试行办法、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执法中队)队员管理制度,压实违建管控主体责任和巡查整改责任,建立“每周统计、半月通报”制度。探索举报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村居和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违法建设定期通报、考核奖惩综合管控的长效工作体系。
琅琊镇抓好卫生改厕后期管护工作,制定后续管护方案,通过招投标等程序与专业化公司签订后续管护合同,成立专门负责改厕的管护队伍,确保村民改厕粪液及时抽取,发生破损及时维修。根据改厕存在的问题,制定《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实施方案》,开展为期2个月的卫生改厕问题专项整改攻坚行动,组织各网格村和8家施工单位排查整改盖板损坏、排气管缺失、改厕不全等问题215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