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春茶发嫩芽,茶农采摘忙

海青大田春茶抢“鲜”开采,五一前后将大量上市


  炒制过程中,炒茶师对每一道流程都严格把关。
  □文/图 本报记者 谭宁

  四月,春光明媚,西海岸新区海青镇上万亩大田茶园满目新绿,成垄成行的茶树上嫩芽正抢着往外冒,茶农们早已在茶园里忙活开来,趁着晴好天气,采摘今春第一捧新茶。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海青镇后河西村的雀舌山茶园,6名采茶工身挎竹篓,穿梭在翠绿的茶垄之间,双手在茶树枝丫尖跳跃,不停地将嫩绿新芽采摘下来,装入竹篓。“头茬茶鲜叶量少,品质好,只采一叶一芽,一人一上午也就能采三两二两。”七十多岁的村民丁文美早上6点多就来到茶园,开始一天的忙碌。
  海青镇雀舌山茶园,地处翠龙山阳面山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前期管理得当,每年茶树发芽的时间都会比其他茶园提早十天左右。“眼下,大田春茶进入采摘期,我这二十多亩茶园,第1次采了四斤多鲜叶,第2次采了九斤,鲜叶的采摘量每天都在增长,每年亩产受益在一两万左右,收入还是很可观的。”看着眼前的鲜嫩茶芽,青岛雀舌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利葵满心欢喜。
  在海青镇龙泰茗茶业有限公司,一早就陆续有茶农前来,炒茶师刘洪美在忙着收购茶鲜叶的同时,仔细查看鲜叶的品质。“你看这芽头,现在是有点泛红,但其实里面已经失去水份了,慢慢就会变黑,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出来。”刘洪美拿起一片受冻的芽茶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由于14日清晨温度骤降,海青镇部分茶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霜冻,茶树“受伤”严重,再加上去年受低温寒潮影响,预计今年春茶产量会比去年同期减少40%左右。
  茶农张庆发自家有七八亩茶园,就在附近的山坡上,他早起采摘好茶鲜叶,赶忙送到茶厂,两斤四两鲜叶,按照一斤一百八十元的价格,当天收入就有四百多块。
  在制茶车间里,当天上午采收的十七斤鲜叶,经过四到六小时的摊晾后,下午两点多全部进入全自动化茶叶生产线,杀青机、烘干机、理条机等设备不停运转,不多时,一阵阵浓郁的茶香便迎面扑来。
  春茶好,贵在稀少,春茶的采摘期较短,尤其是头茬春茶,从采摘到炒制再到成茶,每道工艺流程都需要严格把关,耗时数个小时才能制成。“春茶基本是五斤鲜叶炒制一斤干茶,由于鲜叶成本价高,炒制的成品茶价格也相对较高。”刘洪美告诉记者,一年中春茶质量最好,因此备受茶客追捧,订单不断,从4月中旬开始炒茶,产量不多,但一上市就销售一空。据了解,海青春茶的收入往往占全年茶叶总收入的65%左右。
  随着气温转暖,大田春茶的产量也将逐渐增加,到五一前后,海青春茶会大量上市,持续至六月中下旬,茶农也将迎来一年收获的黄金时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