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红石崖街道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全方位、多途径参与社会治理

锚定“三关键”,办好百家事


  红石崖街道组织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理发。(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涛
  近日,记者在红石崖街道了解到,近年来,该街道立足实际,锚定治理关键,整合挖掘辖区的多元力量,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全方位、多途径参与社会治理,汇聚为民服务的力量,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事”,加快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成效不断显现。去年以来,街道积极调动辖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共提供义诊服务15000小时,提供公益便民服务800余次,开展节庆活动30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体200余次。
  >>抓住“关键人”
  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引导真情巴士爱心志愿团队、晓宁公益社、裕阳公益等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公益志愿活动160余次;
  结合社区特色,培育孵化雷家店子草莓协会、邵家威风锣鼓队等社区自组织39个;
  征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愿望,找准党员奉献与群众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成立1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
  ……
  近年来,红石崖街道充分发挥社会治理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多方整合协调资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搭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服务平台,以点带面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在全街形成了社会组织服务内容多元、服务形式多元的社会治理局面。
  “社会治理联合会成立近两年来,工作职责主要是加强街道与社会力量的联系与合作,最大限度整合社会多元力量,形成共治合力,让基层治理资源由孤立变共享,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红石崖街道社会治理办主任刘德刚告诉记者,联合会在工作中多方联动,抓住“关键人”,在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搭建起了供需精准对接的平台。
  >>抓住“关键事”
  办好百姓身边事
  精准救助、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物业服务、文化活动、环境整治……近年来,红石崖街道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聚焦群众普遍关切的问题,推动多元治理主体服务“围绕居民转”,有效提升服务居民的社会化水平,让群众拥有了更多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例,去年以来,真情巴士志愿队在街道北庄社区为居民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30余次。志愿者们用趣味游戏、儿童手抄报、知识宣讲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的四色分类、垃圾减量做法等,增强居民的分类意识,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群众身边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红石崖街道将继续聚焦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动居民“家门口”服务需求与社会组织供给服务项目精准对接,办好百姓最急、最忧、最盼的身边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抓住“关键点”
  关注居民身心需求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疫情防控时期,为增强居民体魄,街道红心医护服务队从辖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北马连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强身塑心,守护健康”防疫交流学习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八段锦”养生功法来为居民“调息”“调身”“调心”,舒缓疫情时期的心理压力,改善身体的各项机能。
  无独有偶,街道建立社会组织引入机制,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推进社会组织开展活动专业化、常态化。街道先后引进晓宁公益社、彩虹岛学校等社会组织,通过驻扎在福莱社区,在全民读书日、母亲节、儿童节、端午节、邻居节等大型节庆活动、节假日等期间常态化开展手工、剪纸、包粽子等公益活动300余次,引导居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活动中增强获得感与归属感,提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