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见行动 千名干部进千企 万名党员入万户
!西海岸新区发起“百千万”行动,围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民生实事三大方面回应群众与企业需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细走实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本报记者 宋迎迎
本报通讯员 王伟
为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党员意识,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 第一书记见行动”“千名干部进千企 精准服务促发展”“万名党员入万户 办好群众身边事”3个配套活动方案,发起“百千万”行动,围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民生实事三大方面回应群众与企业需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细走实。
据了解,西海岸新区借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群众、企业需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工作服务对象,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加精准地回应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其中,“我为群众办实事 第一书记见行动”活动,发挥新区已派出的150名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围绕办实事、强治理、助振兴重点任务,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聚焦增收富民,以解决实际问题和群众诉求为着力点,制定形成攻坚突破民生实事项目清单,通过问民需、听民意、解民忧,集中力量攻坚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根据活动安排,各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将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每名第一书记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20户,对每村梳理的问题清单和群众需求信息台账进行深入研究,厘清工作思路,细化解决路径,统筹协调镇街、派出单位、公益团体、爱心企业等各界力量,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实施“挂图作战”,逐项销号推进。对群众合法需求马上协调解决,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做好解释答复工作,按程序提交有关单位办理,做到发现一件、解决一件、满意一件。
“千名干部进千企 精准服务促发展”活动,按照“一企业一专员”的原则,从新区各大功能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镇街选派1033名处级干部作为企业服务专员,走进企业摸实情、精准匹配送政策、靠前服务解难题,精准联系服务1033家规上、准规上工业企业和限下样本库工业企业,为企业提供及时、精准、优质的服务,实现“企业有问题只需找服务专员”“问题一口进、一口出”的目标,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
各服务专员将在2周内与企业建立联系,每月至少联系对接企业1次,年内至少2次深入企业一线,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随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需求情况。同时,收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土地、用工、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对能协调解决的马上协调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提交新区工作专班转办督办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根据“万名党员入万户 办好群众身边事”活动方案部署,新区将从各大功能区、区直部门单位、各镇街机关选派一万名党员干部,下沉到1309个社会治理网格,每个网格安排5-10名党员进行入户走访,开展党史宣讲,传送惠民政策,了解民情民意,办好民生实事。万名党员将重点做好“五问五解决”:问生产情况,解决产业发展方面问题;问环境状况,解决生态宜居方面问题;问文化需求,解决乡风文明方面问题;问意见建议,解决基层治理方面问题;问生活水平,解决民生保障方面问题。
万名党员将到网格报到“亮身份”,当好入户“党史宣讲员”“政策宣传员”,了解民情民意,将收集到的群众反映事项及时反馈给镇街,镇街能够解决的马上办理,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通过新区社会治理“街呼区应”平台流转处置。同时,各镇街、各部门单位将聚焦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实施一批“民生微实事”,研究制定一批“治根本、管长远”的民生政策。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我们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造福群众的实际成效。”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