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燃泊里 红色壮歌留青史
——记抗日战争时期泊里地区党组织的英勇斗争

1938年2月14日,泊里崔仁卿、于云光、张鲁东等人组建抗日游击队。(图画)

八路军在讨李战役中攻克的碉堡。

在“泊里惨案”中牺牲的丁荣贵、丁荣娇、丁笑秋三姐弟烈士墓。
□王刚 摄
□本报记者 谭宁 整理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1938年春,日军的铁蹄踏进了泊里,当地人民遭受了极大的蹂躏。国难当头之时,泊里地区的一批爱国志士为了抗日救国,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学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在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结业后,他们又怀着救国救民的赤胆忠心,带着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回到泊里一带,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与日、伪、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日伪军对我党的活动进行了残酷镇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泊里惨案”。一大批优秀儿女为了民族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为西海岸地区党的斗争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泊里地区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泊里一带的党组织,是在人民抗日救国运动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党员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一是在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军政干校学习的人员中发展了一批党员。1938年2月7日,入侵诸城的100余名日军乘车侵入泊里,到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泊里一带的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牛孔硕、崔仁卿等人,在逄家台后组织起了抗日游击队。因这支队伍多数人是当地农民、小学教员和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所以非常缺乏军事指挥人员,于是他们决定派人到正规部队进行培训。经多次联系交涉,于当年6月选派了于家官庄于云光、丁莪家庄张鲁东(又名张启舟)、山河子村(现属日照市)郑希南、泊里河北牛启昶到驻莒县的国民党69军新编第六师进行军训。4人来到时,部队正准备向北转移,于是他们又经该部政治部主任钟辉(中共党员)介绍,到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军政干校学习。8月,4人在干校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0月前后又加入了共产党。12月学习结业后,中共山东分局先后将他们派回原地开展地下工作。
二是中共诸城县委通过在泊里举办训练班,发展了一批党员。1938年11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在司令员刘涌、政委景晓村的带领下,沿途攻打了朱解、瓦店,接着又赶跑了泊里的土顽王子经部。这时,诸城县委和八路军诸城独立营也随二支队来到了泊里。我党我军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迅速扩大。鉴于这一情况,1939年春节前后,诸城县委的同志深入各村动员了一大批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在泊里举办了训练班培训骨干、发展党员。学习班共举办了两期,每期半月,约150人受训。结业后,又有一大批同志加入了党的组织。
三是诸城县委和八路军诸城独立营选送部分青年到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军政干校学习,发展了一批党员。1939年春,诸城县委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培养我党工作人员,壮大我党在泊里一带的力量,从诸城独立营和泊里周围的邱家庄、辛庄等村选派了于剑波、董新华、丁笑秋等13人,到沂水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军政干校参加培训学习。他们在培训期间都先后加入共产党。培训结束后,多数回到原地开展工作,丁笑秋、董新华分配到地委做群众工作。
四是五区委建立后发展了一批党员。1939年2月,诸城五区委建立(现泊里一带)。诸城县委为更好地加强党对这一地区的领导和继续坚持开展对敌斗争,指示五区委利用我党我军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影响,壮大党的组织。为此,区委深入各村,通过秘密工作,一个月内就在泊里、邱家庄、崔家庄、辛庄、马家庄、刘家庄、孙家屯、大马家疃、茉旺、东泮家庄等十几个村发展党员20多名,壮大了党的队伍。
五是区委调整以后,又发展了一批党员。1939年6月,泊里周围的反动武装组织加紧了活动。五区委因领导力量薄弱,加之工作方法欠佳,工作出现被动局面。鉴于这一情况,地、县委为加强五区委的工作,把在地委机关和部队工作的刘干、陈升阁(陈鹏)、董新华、丁笑秋等同志先后派回泊里,协助五区委做党的地下工作。这些同志回来后,县委书记钮新农来到五区,在刘家庄主持召开了区委扩大会议,调整充实了区委的领导人员。经过大家的反复酝酿讨论,选举刘步云担任区委书记,刘干任组织委员,陈效先、陈升阁任宣传委员,王震任武装委员,丁笑秋任青年委员,于剑波任民运委员,丁荣贵任妇女委员。
区委调整后,对全区的党组织进行了一次整顿,并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到年底,五区的党员已发展到80余名,分布在20多个村庄。区委根据党员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分布面广的新情况,为便于领导和开展工作,决定凡有党员3人以上的村庄,都要建立支部或小组。当时建立支部的有:孙家屯、马家庄、刘家庄、茉旺、泊里,长阡沟、皮狐岭为一个支部。建立党小组的有:于家官庄、辛庄。这些基层党组织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全区党的活动的开展。
打击日伪顽匪掀起抗日高潮
泊里地区的党组织建立后,遵照党中央提出的“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和“武装人民发展抗日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作战”的全面抗日方针,采取多种形式与日伪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沂水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军政干校学习并加入了共产党的于云光、张鲁东等人,随二支队和诸城独立营回到泊里,积极组织当地民众开展各种抗日宣传活动,泊里一带抗日救国的浪潮汹涌澎湃。
日军侵入泊里后,当地一些土匪、流氓趁火打劫。为此,五区委指示各村党员发动群众,组织自卫武装。在较短的时间内,胜水、小店子、高戈庄等村,先后成立了村自卫队,它们在保护群众利益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驻泊里一带的伪政权重新整理区、乡、村政权组织,推行保、甲连坐法,企图逐步消灭共产党。泊里一带的党组织决定利用这个时机,打入乡、村政权机构,以掩护我党的活动。为此,五区委书记刘步云隐蔽身份,通过参加竞选,当上了山阳乡乡长;区委委员王震、刘镜如先后担任了山阳乡自卫大队大队长,党员刘树勋等同志也先后打入乡常备队。这样,山阳乡的政权和武装全部掌握在我党的手中。与此同时,各村党员发动群众与伪保长算账,经过一系列夺权斗争,五区凡有党员的村庄和整个山阳乡的政权,全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刘步云当上山阳乡乡长以后,原伪政权人员丁子辉、于敬五等,因被罢官,而对刘步云怀恨在心,向李永平告密说其私通八路军。李永平于1941年8月19日以在泊里“公合兴”商号开乡长会为名,将刘步云诱至乜家庄前逮捕。李永平给刘步云捏造八大罪状,施尽各种酷刑,刘步云坚贞不屈,揭露李永平与人民为敌的罪行。李永平恼羞成怒,当夜将其活埋在于家官庄祠堂前。五区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刘步云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刘步云牺牲后,五区委与上级党组织失掉了联系。为加强党对泊里地区工作的领导,1942年12月,中共滨海地委派陈建华回到泊里,恢复组建了五区委。陈建华任书记、陈效先任组织委员、陈鹏任宣传委员。区委恢复后,重新调整了泊里一带的党组织,秘密地开展了各种活动。为搞到敌人内部的情报,五区委通过在李永平内部任副官的党员牛启昶等,随时掌握敌人的兵员数目、武器装备、防地分布、工事据点设置,以及敌人的调动和火力配备情况。陈效先、董新华、于剑波、杜雨、丁笑秋等人,也分别深入各村开展秘密工作。
经过多次周折,五区委的党员刘干、尹惠民打入了李部的编练处,牛启昶、刘众邻打入副官处,陈效先打入军医处,陈祝三等也打入了李永平部队的内部。他们利用交朋友、拉家常等方式,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搜集敌人的情报。1944年7月第一次讨李战役以前,他们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向上级党组织和我部队提供了大量有关敌人兵力部署,火力配备等军事情报,并绘制了地图。由于情报提供的及时、准确,使这次讨伐取得了巨大胜利。此战共攻克李部大小据点42处、摧毁碉堡300多个,毙伤日、伪军380多名(其中日军130余人),俘日军3名,伪军300余名,毁敌汽车6辆,缴获轻重机枪6挺,步枪300多支,短枪30支,使30万人民得到解放。
讨李战役以后,敌人觉察到我党在其内部的活动,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已无法继续工作。为避免他们遭遇捕杀,刘干、刘镜如、刘众邻、陈效先、陈祝三、陈建华、于剑波、董新华、徐增彩等先后秘密撤出,其中多数人员在是年10月份被分配到诸胶县敌工部工作。
共产党人英勇斗争反抗镇压
泊里一带的党组织多次受到日、伪、顽的残酷镇压。1944年夏到1945年秋,盘踞在泊里的日、伪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泊里惨案”,一年多时间里,被无故残杀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有300人之多。被捕的共产党员在敌人严刑拷打和野蛮屠杀面前,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展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
1938年11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赶跑了驻在泊里的国民党自卫队、土匪游击队,歼灭了在贡口登陆的日军。1939年,我二支队西撤后,国民党鲁苏战区游击队第二纵队第六支队(李永平部)乘机进驻这里,1943年3月8日,李永平发表反共《宣言》,公开投靠驻青岛的日军内田旅团长。日军将其部队编为“滨海地区警备军”,李永平任司令,下辖五个团,作战兵力达4000余人。1944年11月1日,李永平病死在青岛,原一团团长李贤斋继任司令。
李永平投降日军后,大搞“治安强化”运动,推行保甲连坐法,严查共产党、八路军的活动。1943年,他们与国民党军统特务分子王明甫勾搭在一起,成立以特务分子祝仲岚为首的所谓“勤劳服务部”,大搞我党我军的情报。同时,在各村成立“剿共委员会”,查处共产党、八路军的活动。
进驻泊里后,李永平部在镇中心设立“公合兴”商号,在贡口等地设立“税务卡”,对泊里周围的农民横征暴敛。为修筑据点和炮楼,他们还在当地农民中抽丁抓夫,致使泊里周围的大片土地因无人耕种而荒废。日伪军还在3年间收给养粮1200多万斤、征款800多万元,拆民房100余间,致使许多农民流离失所沿街乞讨。而李伪这一伙民族败类,把搜刮的粮款运往青岛,供日军享用。仅1945年春就运往青岛小米、瓜干400多万斤。
1944年,“讨李战役”后,他们先后逮捕了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并将他们活埋或枪杀。更残忍的是,郑文信、牛启昶叛变后,由刽子手李贤斋、祝仲岚、聂怀增等人制造的大屠杀,十几天就杀害我党员43人、群众40人。
敌人的血腥屠杀,没有吓倒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他们继续投入新的战斗。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滨海部队于11月27日包围了盘踞在泊里的伪滨海警备军。战斗打响后,泊里一带的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带领民兵运送弹药,抢救伤员,配合支援部队作战。经一个月的激战,我军于12月27日攻克泊里镇,生俘伪滨海警备军副司令于炳宸以下官兵3500余人,枪毙500余人。叛徒郑文信和汉奸于举千、曹大有、张仲雨被活捉。藏马县政府在泊里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审判这些罪犯,并就地实行枪决。对此,广大群体拍手称快,纷纷涌向街头,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庆祝解放。另有李部残余500余人溃逃到胶县,被国民党胶东行署的赵继勋、张天佐改编为诸城保安第二大队,伪司令李贤斋改任大队长。1946年6月,被张天佐派往安丘县协防。同年冬,解放安丘城时,该保安大队被击溃,李贤斋、王德三这两个罪大恶极的刽子手,被击毙于安丘县境内。至此,横行一时的伪滨海警备军全军覆灭。
(本文整理所据资料由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史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