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失忆男子离家漂泊四年追寻“我是谁”,青岛开发区警方——

人像比对帮他“找回自己”


  找到亲人后,魏某踏上返乡路。
  □本报记者 王雪

  今年32岁的济宁籍男子魏某因十年前的一起车祸失去记忆。为了寻找亲人、找回自己,他于2017年开启了追寻“我是谁”的艰苦历程,历经四年、跨越十二个省区,奔波一万余公里,可惜并没有找到亲人,也没有找回自己。最终,开发区警方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只用了四天时间就帮助魏某找到了失散四年的亲人,也找回了他的真实身份。

  户籍大厅来了特殊咨询者

  5月1日下午1点30分,青岛开发区公安分局黄岛派出所户籍大厅来了一位特殊的咨询者,这名男子自称名叫“苗牧”,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身上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户籍民警陈娴丽热情地接待了他,详细地为他解答了落户政策,并让他提供一下身份证,好为下一步“落户”准备相关资料。但男子说身份证丢失,甚至连身份证号码也不记得,希望民警帮他找到身份信息。这个特殊的要求让陈娴丽很是奇怪,可更奇怪的是,她通过户籍系统根本无法查到“苗牧”的有关信息,于是她便将情况向黄岛派出所副所长李国明进行了汇报。
  李国明与“苗牧”交流后发现他对2017年之前的事情记忆十分模糊,甚至“苗牧”这个名字,也是自己起的。李国明随后发现了派出所院子里的自行车,车上是“苗牧”的全部家当。车把上一边挂着两个手提袋,里面是衣服、书等物品,自行车后轮外侧焊了一个工具箱,里面是钳子、螺丝刀、手电筒等工具。看到这些家当,李国明愣住了,他对自行车主人的经历更是好奇。
  而“苗牧”,也一五一十地向李国明讲述了四年来的传奇经历。

  跨越十二省区追问“我是谁”

  原来,“苗牧”在2011年出过一次车祸,脑部受伤严重,出院后记忆力便开始下降,到了2017年,记忆力急剧衰退,对之前的事情几乎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更别说父母兄弟的姓名。为了寻找亲人和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凭着模糊的记忆开启了“寻亲”之旅。
  2017年腊月初八,“苗牧”从新区出发,前往广州寻亲。次年4月,“苗牧”抵达广州,但他并没有找到父亲。于是,“苗牧”又“想起”母亲在广西梧州,前往梧州寻找了小半年,也没有找到母亲。2019年1月底,他又从梧州前往昆明继续寻找,在昆明待了一年后,2020年12月,“苗牧”从昆明出发,一路北上,继续寻找他的亲人,辗转12个省区后,最终于今年5月1日抵达黄岛。
  一路寻找,一路艰辛。“苗牧”知道自己的记忆不好,所以他把出行后所有的事情都记录在一个日记本上,哪一天到了哪里,哪一天经历了什么事情,哪一天有好心人给了饭吃,等等,全都清清楚楚地记录着。
  李国明说道,作为一名警察,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苗牧”找回亲人,找回真实身份。

  警方四天还他真实身份

  “苗牧”说自己2012年曾在新区工作,于是民警带“苗牧”到他提到的地方进行走访排查,但是没有人认识“苗牧”。随后,李国明与分局刑警部门取得联系,通过人像比对技术进行核查。
  终于事情有了转机。警方通过人像比对技术发现济宁兖州市的魏某与“苗牧”有93%的相似度。魏某出生于1989年,与“苗牧”自述的年龄相吻合。李国明基本认定“苗牧”就是魏某,于是立即与魏某的弟弟魏某文取得联系。
  魏某文说,自己的哥哥2011年因车祸脑部受伤,记忆力逐渐丧失,从2015年就失去了联系。李国明将魏某的视频发给魏某文,魏某文看了视频,激动地说视频中的“苗牧”就是他的哥哥,并连夜从北京赶到西海岸。
  但兄弟两人相见后,“苗牧”却说自己不认识魏某文,所以不会跟他走。为了打消“苗牧”的顾虑,民警决定进行DNA鉴定。由于“苗牧”的母亲在济宁,父亲在北京,民警立即协调两地警方提取“苗牧”父母的DNA信息。DNA鉴定结果出来,证实“苗牧”就是魏某。5月6日上午,魏某终于踏实地跟着弟弟魏某文踏上了返乡路。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