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旗更红,丰碑励后人
——骇人听闻的“泊里惨案”发生始末
丁氏三姐弟的出生地泊里镇邱家庄。□王刚 2006年摄
□本报记者 李凤仪 整理
1944年夏到1945年秋,盘踞在泊里镇的日伪军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屠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泊里惨案”。共产党员用身躯挡住了敌人的尖刀,用对党始终如一的衷心捣毁了敌人的阴谋,却也因叛变者惨遭杀害。这些视死如归的勇士,将自己的人生在党的革命事业中绽放出灿烂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恐怖网笼罩泊里 变节者叛变投敌
“泊里惨案”的发生,有着较为复杂的历史背景。
首先,日伪军强化反动统治,妄图变这一地区为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兵站基地。泊里,地处鲁东南沿海,依山面海,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泊里是滨海和胶东两大战略区的结合部,是鲁东南地区通往青岛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1年冬,国民党苏鲁战区游击队第二纵队第九支队李永平部队进占泊里镇,以此为大本营,招兵买马,增捐加税,四处扩张,成了地区一霸。到了1943年3月,李部在南京汪精卫政府军事参议潘荫南的串通下,公开跪倒在驻青日军第5混成旅团长内田膝下,被改编为滨海地区警备军,李永平被日寇任命为少将司令,下辖3个团,拥有战斗兵员4千余人。
李永平及其死后的继任者李贤斋,都是诡计多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们为了达到所谓“剿灭共匪”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反动措施。在李部投日的当月,立即推行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五家连坐法”,即一家有事,四家举发,如有违犯,五家同罪;强令各村成立“剿共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的主要任务是严查共产党、八路军的活动,控制地方群众。1944年8月,伪滨海警备军的头目们在国民党军统上校特务分子、滨海地区行动组长王明甫的怂恿下,成立了“勤劳服务部”这个专门侦探和对付泊里地下党及进步群众的特务组织。由汉奸司令李贤斋和政训处长、军统中校特务分子祝中岚直接指挥下的大小特务,通过设置在各个村镇的特工站、组、点等隐蔽机构,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恐怖网,笼罩在泊里地区,随时都将伸出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的魔掌。
其次,我党地下内部出现了变节分子。1944年秋,原诸城三区区委书记郑文信,在其表哥、军统特务祝中岚的唆使下,变节投敌,成为特务机关“勤劳服务部”的少校组织科长。早在1939年,郑文信就与原诸城县委青年部长牛启昶相识。而牛启昶又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泊里地区地下党的情况。当郑文信发现牛启昶在李永平部任少尉副官后,就将其逮捕。在敌人的利诱下,牛启昶叛变,致使“泊里惨案”发生。
另外,革命力量相对弱小,以及惨案发生前夕地下党缺少有组织、有领导的反击也是原因之一。
魔爪伸向地下党 血雨腥风浸满城
“泊里惨案”始于1945年古历四月初一,止于古历五月初七。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期间敌人先后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300多人(夜间活埋的不计在内),仅6月的一天就枪杀了75人。
四月初一凌晨,敌人首先逮捕了打入其内部的共产党员牛启昶。牛启昶,泊里籍人,1938年2月在泊里东南的逄家台后参加苏鲁战区第二抗日游击纵队独立第七大队,曾在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过,并在学习期间入党。结业后,被任命为中共诸城县委青年部长。1939年5月,牛启昶奉命从事地下工作。1940年7月,其通过社会关系打入李永平部副官处,任少尉副官。1945年古历三月底,被我党变节分子、已当了敌人特工机关“勤劳服务部”特务的郑文信告密。被捕后,他经不住敌人的折磨和诱降,叛变了革命,供出了泊里地下党员的名单。
很快,敌人根据牛启昶提供的党员名单和“勤劳服务部”“剿共委员会”提供的八路军嫌疑分子名单,对泊里的地下党组织和八路军嫌疑分子进行彻底“清理”。
四月初二,特务头目“勤劳服务部”主任祝中岚带兵到特务营逮捕了牛光民(泊里籍人,1939年入党,1940年7月打入李永平部,任上士文书,归牛启昶领导),副官处的上士文书丁耀本、司号员王振西也被敌人逮捕。
初十,敌人在泊里街东南边的场地上召开保甲长会议。为了制造恐怖气氛,他们还驱赶了数百名群众参加,并在会场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匪兵。李贤斋大耍流氓手段,在大肆污蔑共产党、八路军的同时,疯狂地对在场的乡村保、甲长和群众进行恫吓和威胁。会上,由于叛徒的出卖,一些以保、甲长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当场被捕。
二十日深夜,敌人包围了茉旺村。在伪区长兼伪三团团长王德三的指挥下,几十名匪兵恶狼般扑向以甲长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孟广彦的家,逮捕了孟广彦。
二十一日,敌人在各乡村开始了为期近20天的拉网式搜捕,并派出特工队外出零星搜捕。泊里街、邱家庄、潘家庄、马家庄、刘家庄、茉旺、孙家屯、三合村、刘家崖下、崔家庄、横河川、丁家皂户等十几个村子数次遭到敌人的洗劫,房屋被烧,财物被抢,人被无辜杀戮。
这期间,整个泊里地区,北至龙古,西至两城,南至沿海,东至张家楼,被敌人搞得暗无天日,沉浸在一片血雨腥风的恐怖之中。
临危不惧勇献身 初心不变存风骨
敌人对被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摧残,而被捕的党员和群众却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展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丁氏三姐弟的殉难就是充分证明。
丁氏三姐弟是指丁笑秋(丁荣华)、丁桂花(丁荣贵)、丁荣娇(丁荣秀)同胞姐弟,系泊里镇邱家庄人。
丁笑秋在求学期间,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进步思想的影响,萌生了济世救国的思想。“七七事变”以后,因日军入侵,他辍学回家,经常与姐姐丁桂花、丁荣娇谈论国家的命运前途和救国之道,两位姐姐受到了启迪。
1939年3月,诸城县委将丁笑秋作为进步青年,推荐到省委创办的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期间,丁笑秋光荣加入了共产党。同年5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共滨海地委工作。同月,两位姐姐经县委妇女部毛洪介绍加入了党组织。
1939年,丁笑秋为隐藏身份,先后在季家村和本村任小学教员,后任校长。1944年,“讨李战役”前,上级指示泊里地下党组织搜集敌人的军事情报。丁笑秋接受了任务,他以教美术需要写生为名,骑自行车转遍泊里及周围村庄,将敌人的据点、碉堡、兵力部署及地形地貌绘成图,送交党组织。
1944年7月29日,敌人以共产党嫌疑人将丁笑秋逮捕。因对方尚未掌握确凿证据,他第2天就被释放。过了两天,又被抓回。虽遭到严刑审讯,但丁笑秋严守党的秘密。敌人用点燃的香火乱触他的腹部和腋窝,用烧红的铁锹烙他的胸膛和脊背。丁笑秋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始终未向敌人屈服。
1945年古历四月初九,敌人把丁桂花、丁荣娇也抓到敌司令部。姐妹俩与弟弟齐心,无论敌人怎样威胁利诱,他们的回答总是3个字:“不知道!”凶残的敌人在丁笑秋身上再也无计可施,便于古历四月初十,将他枪杀在泊里东河滩,时年丁笑秋21岁。
四月十一,敌人再次对丁氏姐妹进行审讯,姐妹俩宁死不屈。恼羞成怒的李贤斋喝令刽子手用烧红的铁锹烙掉了她们的乳房,拔掉了她们的牙齿,割掉了她们的舌头。重刑之下,姐妹俩的信仰丝毫没有动摇。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于古历四月十二日凌晨,将年仅27岁的中共诸城五区委妇女委员丁桂花和24岁的中共地下党员丁荣娇活埋在泊里村东门外。
(本文整理所据资料由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史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