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党建“牛鼻子”,犁好为民服务“田”
阿里山路社区完善“党建+商圈”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水平提档升级

阿里山路社区上流汇红色商圈党史学习教育驿站揭牌。
□本报记者 张希文
今年以来,阿里山路社区党委将“五点一线工作法”运用到上流汇“第一动力”红色商圈建设工作中,在勇于激发商圈党组织和党员商户内生动力的基础上,引入公益活动参与共建联建,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党建引领激发“红”活力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常态化工作中,阿里山路社区党委不断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依托商圈党总支,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机制和运行架构,及时在上流汇商圈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区域化党建共建机制、组团式服务机制等,着力将党建引领拓展到商圈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紧紧依靠商圈党总支和7个党支部,将商圈内的企业和商户全部纳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的管理网络,通过党建联建整合商圈资源,增进了商户之间的互信互助,打破了商圈内的封闭壁垒,让各类经营户均成为红色阵地的建设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助商圈党总支建立党群活动中心、党员驿站、党群活动室、党员书吧等载体,丰富了党员活动形式,架起了商圈党员和商户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赋予商圈共治共享的不竭动能,共建第一“红”动力。
公益活动打造“精”品质
结合上流汇商圈实际,阿里山路社区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商户党小组”的网格化组织体系为基础,号召企业和商户参与才艺展示和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每周末,轮流组织商户开展读书演讲、书法、茶艺茶道、传统刺绣、礼仪表演、心理疏导等多种公益活动,既让大家展示了个人才华又提高了各自的商品知名度,受到广泛好评。为补齐党建资源不足等现实情况,社区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比奉献”活动,请商户中的党员站出来,叫响“我是党员我骄傲,和谐商圈我奉献”的口号,让上流汇红色商圈成为区域化党建发展的“第一动力”。
互联互动统筹“群”力量
在商圈共建共治工作中,社区不断创新党组织服务商户和居民的方式方法,将党员队伍和公益力量全面推向商圈,打通了联系服务商户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全面建成商圈商户、商圈党组织微信群,努力把商圈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行各业的经营者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使得各项政策、法规能迅速传达,更加便捷高效地动员群众,群策群力解决经营和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形成了“大事共议、小事自决”的共治共享局面。
“在去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我们看到很多商户举步维艰,社区党委就积极联合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商户开展座谈调研,为企业商户讲解疫情下的相关金融支持政策和帮扶措施。”阿里山路社区党委书记薛丹妮说,在社区党委和商圈党总支的强力推动下,税务部门共为200余家商户减免税款150多万元,为89家小微企业提供扶持资金12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上流汇商圈平稳健康发展。
自主动力完善“强”治理
围绕“治理为了居民”“服务就是治理”理念,阿里山路社区将各类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社区治理、联系服务群众赋权增能作为提升上流汇红色商圈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不断推动重心下移,为商圈赋能赋权,使商圈有资源、有能力、有权力解决各种问题。
上流汇是西海岸首家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凤凰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景点之一,也是西海岸新区特色商业街区,同时还是爱国拥军示范商业街,商圈党员与支持党建的群众商户“打成一片”,自主开展服务群众工作,提供手机充电、雨伞租借、物品寄存等众多便民服务。社区在商户中推选出30多名党性意识强、责任心强的党员及经营者,开展经营帮扶、平安巡视、文化活动领办等工作,化解矛盾在商圈,解决问题在社区,有力推动了和谐上流汇建设的不断进步。
社会治理求细,民生服务求全,党建引领求强。阿里山路社区党委牵住党建责任“牛鼻子”,犁好党群服务的黄土地,通过打造上流汇“第一动力”红色商圈党建品牌,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