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蹲地头坐炕头问需于民

六汪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精准为民办实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汪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进村调研。 □记者 梁玉鹏 摄
  □本报记者 梁玉鹏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 第一书记见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六汪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结合实际,通过开展蹲地头坐炕头、座谈聊天调查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入户走访活动收集民意,并形成问题清单、实事清单,精准为民办实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精准办实事解民忧
  “逄书记,你们到屋里坐。”六汪镇东下泊网格村88岁的村民朱新光见到驻村第一书记逄杰,高兴地拉着他的手往屋里走。“换了新电线,装了新电灯,屋里亮堂多了。”朱新光高兴地说。“入户走访的时候发现很多老人家里的电线线路老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逄杰告诉记者,“了解情况后,我就联系相关单位派出维修人员为3个困难家庭检修电路,共更换开关20个、节能灯10个、电线及盖板100米。”
  在六汪镇前六汪网格村,一座崭新的卫生室已经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装修。“村庄原来的卫生室太简陋了,我们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新建了这一处165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前六汪第一书记丁世伟介绍,下一步将添置电子血压计、诊查床等价值10万元的医疗设备,将其打造成为省级乡村示范卫生室。
  据了解,自六汪镇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以来,持续推进杨家庄排水沟和路灯建设、朱家沟广场围墙、赵家村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
  精准兴产业助振兴
  为了帮助村里的留守妇女找到一条稳定的增收途径,六汪镇西官庄网格村第一书记樊本香驻村后便思考在村内成立惠民工厂,引进来料加工项目。经多方努力,惠民工厂第一批来料加工订单正式投产运营。“惠民工厂实行弹性工作时间,我们可以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再到惠民工厂上班,也可以把活带回家做,一天能挣八九十元。”村民薛芳告诉记者。目前,惠民工厂安置了10多名妇女就近务工,每位村民预计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六汪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上下联通、内外联动的纽带作用,完善联镇帮村、包村帮扶等机制,着力引进优质项目,培育特色产业;组织全队到其他镇街特色产业村庄学习调研,研学艾草种植、民宿旅游发展情况;积极推动村级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广“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群众、盘活资源、用活资产、激活潜力,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精细强治理促规范
  “工作队进驻村庄以来,通过开展蹲地头坐炕头、座谈聊天调查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入户走访活动,切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六汪镇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于联军介绍,截至目前,工作队对600余户村民进行入户走访收集民情民意,其中关于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19条,基础设施提升项目45项、富民产业项目10项、党建联建与公益服务活动事项11项。
  “第一书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扶单位与村党支部形成联建共建计划,有序开展党建活动。同时,区纪委、卫健局等帮扶单位的领导进村调研,尽早立项新的项目,研讨产业发展方向。”于联军告诉记者,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以来,六汪镇在农业产业调整、土地规模流转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增收明显。“接下来,我们六汪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将当好六汪镇党委的参谋部、突击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起直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于联军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