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坚持城乡一体、强化全域统筹,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个孩子

  □本报记者 丁一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活动首场新闻通气会,西海岸新区作为代表,介绍了基础教育领域为民办实事的有关情况,分享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改革经验。据了解,新区现有中小学175所,幼儿园520所,教职工2.3万人,在校学生及在园幼儿共27万人。为确保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区坚持城乡一体,强化全域统筹,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提升信息素养,让教育更智慧
  为提升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近日,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组织开展2021年度干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测试,全区教育干部和教师共12700余人参与测试。测试内容涵盖《青岛西海岸新区智慧教学指导手册》相关内容,智慧课堂、智学网、因材施教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相关操作等。
  本次测试既是对干部教师智慧教育学习与应用成果的检验,更有效促进了信息素养的提升,为今后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智能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层次融合打下坚实基础。“此次测试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提升的机会,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自智慧教育在新区开展以来,我们从前期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熟练掌握智慧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过程中每位老师不断学习提升,希望通过智慧教育助力教育教学的发展。”大场小学教师丁明宝说。
  智慧教育全域统筹,正逐步助力城乡教育趋近同一起跑线。着力布局智慧教育,是新区优化资源配置,筑牢发展根基的诸多举措之一。截至目前,新区投入8.6亿元,升级班班通、校校通,实现千兆到终端、万兆进学校、无线全覆盖,为全体教师和六年级以上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移动智能终端;建设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城乡学校互联互通,优质资源一键共享……如今,新区入选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也已落户西海岸。
  此外,新区科学规划学校建设,统筹教育设施布局,学校建设的“西海岸标准”在全市乃至全省立起了新标杆。“‘十三五’期间,新区新建配套幼儿园学位规划指标,由千人30座提高到50座,中小学班级内配标准比‘十二五’翻一番;新建改扩建172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83750个,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推进集团化办学,共享优质资源
  办好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新区民生目标之一。新区以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为突破口,顶格推进,探索出具有西海岸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按照扩优提质的方针,西海岸新区大力发展城乡深度融合,深化、创新“一法人、多校区”管理机制。“十三五”期间,撤销下庄小学、北庄小学等9个农村薄弱学校的编制机构,与黄浦江路小学、珠江路小学等优质校实行一个法人管理,一套编制,成立9个城乡融合型教育集团,一个法人,一套编制,一个班子,一个财务,一体管理;将大村镇等10个镇街辖区内学校进行整合,形成12个镇域一体化办学集团;将灵山岛学校纳入兰亭教育集团一体管理,努力建设全国美丽海岛学校。
  同时,新区强化城乡学校联盟,14所城区优质校与20所农村小学强基工程校、12所农村初中提升工程校建立联盟型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向农村偏远地区扩充。
  截至目前,新区已成立融合型教育集团16个,实施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成立联盟型教育集团14个,构建多个法人管理共同体。中小学教育集团涵盖全区45%的学校,65%的学生受益,学前教育联盟办园实现全域覆盖。30个教育集团的规模化组建,在城乡教育一体化领域实现了教育管理、资源共享、干部成长、师资均衡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城乡一体、跨域合作、师资共建、学生共育、发展共赢的集团化办学体系日臻完善。
  作为制度配套,新区强化集团化办学激励,实施教育集团专项考核,设立2400万元集团化办学专项发展经费、300万元教育集团发展奖励资金,建立教育集团、核心校校长、教师贡献奖励机制,集团化办学活力得到全面激发。

  振兴乡村教育,兜好幸福底线
  藏马小学是新区一所乡村学校,自5月17日起,藏马小学开设“午休课程”,为在校午休学生每人免费提供一张午休床,三个校区近500名孩子收到了这份“躺睡”礼物。
  午间睡眠管理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藏马小学,午休不仅是躺睡,更被设置为一门课程,不仅让孩子们睡得好,也让他们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前都是趴在桌子上睡,入睡慢、不踏实,现在躺着睡很舒服,下午上课也不犯困。”学生们高兴地告诉记者。午休课程开设以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下午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等问题,这件民办实事收获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藏马小学成为新区首家为学生提供午睡床的公办小学,不仅如此,由于老校舍已达使用年限,根据最新规划,一座现代化的校园即将在此处华丽亮相,这也是新区推进改薄提弱的生动注脚。
  建立健全大学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设立12个学区服务中心……新区整合乡镇教育资源,组建14个镇域一体化学校,辐射带动30个校区,实现镇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无障碍交流,办学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在改薄提弱工作中,新区投入5.5亿元,改造薄弱学校、乡村学校84所,现代化教学设备全优化,塑胶操场、标准化食堂全覆盖。加大农村小规模学校扶持力度,不足300人的按300人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食堂运行补助列为市、区两级民生实事重点推进。
  除完善硬件配套,新区还持续放大优质课程在偏远乡村的辐射效应。如今在新区,城乡孩子同上一节课已成为常态,集名师资源打造的“青青益课”名师公益课堂,为全区4.5万名学生提供免费在线辅导;每年选派200多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交流支教,遴选农村学校干部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跟岗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依托驻区高校美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贫困家庭学生帮扶力度,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