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服务企业更精准更贴心
西海岸新区企业服务平台“希企通”上线,实现企业诉求一口受理和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等功能

编者按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受是最直观的。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坚持把满足市场主体和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重点,紧盯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请看,新区上线“希企通”手机APP客户端,实现企业诉求一口受理和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等功能;青岛自贸片区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专窗,助力国际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本报记者 李涛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十三五”期间,新区市场主体由15.7万户增加至36.6万户,实现了翻番增长。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如何精准服务企业、支持保障企业发展,成为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课题。
近日,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对照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维度,围绕新区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出台了《关于推行“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政策即享”服务企业17条措施的意见(试行)》,规划打造了西海岸新区企业服务平台——“希企通”手机APP客户端,实现了企业诉求一口受理和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等功能。
企业诉求一口受理,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企业诉求响应”是企业服务平台推出的首个功能,该功能集企业反映诉求、政府快速响应、企业随时掌握反馈进度于一体,企业在平台填报诉求信息,对应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对收到的诉求进行研究并予以快速解答。诉求问题范围包括用工、金融、税务、科创、社保、出口、关税、商贸、通关、招商等各个方面。
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反映的路口信号灯不好用影响职工上下班问题,新区交警部门迅速对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3天后新的交通信号灯安装完毕;青岛茂源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在项目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现两处疑似古墓,区文旅局在接到平台转办后,第一时间协调考古资质单位进行考古发掘,帮助项目尽快恢复施工;青岛天工钢珠有限公司希望将排水接入新建污水管线,但不清楚办理流程及办理部门,将诉求发到企业服务平台后,第2天城管部门便安排专人具体对接,详细告知办理流程,并可提供帮办代办……
截至目前,通过该平台已分发问题事项651件,涉及部门59个,已全部办理反馈。通过“希企通”企业服务平台,新区还利用大数据进行汇集研判,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用地、融资、招工等共性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
企业诉求处理情况,实行亮灯督办机制
记者了解到,“希企通”企业服务平台高效运转、精准服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强大的工作机制——企业诉求处理机制。企业在“希企通”提交问题后,平台会根据企业属地和问题归类原则,及时将诉求精准分发到各有关部门响应处理,各承办部门要求在1个工作日内联系企业,3个工作日内反馈完成情况,能立即办的要当天解决,需长期推进的要每周报送进展情况,直至办结。
“我们还通过‘红黄灯’‘好差评’管理,全程提醒警示,对办理质量不高、无故拖延的进行亮灯警告、挂牌督办,对办理不力的进行全区通报。”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主任王凯告诉记者,除通报制度外,他们还将企业诉求办理工作列入全区营商环境专项考核,依据承办部门的办理数量、办结率、退件率、企业满意度等进行考核评定。同时,对发现的损害新区营商环境、对企业诉求办理不力等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另外,为保证平台顺利运行,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还牵头成立了专门的服务保障团队,从发改、工信、市场监管、民发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将社会治理平台、人大政协定期走访、“千人进千企”等收集的诉求全面整合,统一在服务平台转交督办。
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服务企业
政策服务是“希企通”企业服务平台正在加快开发的第二大功能模块。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梳理全区惠企政策,上传“希企通”企业服务平台,制成“政策词典”,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分别对上传政策和注册企业进行标签定位,由此实现政策的自动匹配和精准推送。
“目前,我们已完成63个惠企政策、212个可申报项目的上传和关键词提取,835个企业完成注册并实现标签定位,进一步提升政策精准匹配速率。”王凯介绍,关于政策申报的相关模板也正在开发建设中,一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解决政策相关问题。
专班统筹协同推进、平台分发提升效率、多部门联动解决难题……在西海岸新区,“希企通”企业服务平台的上线,架起了政企良性互动的桥梁,为新区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