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镇创新伏季休渔期渔港管理体系,实现“依港四管”目标
创新“两手抓”,拧紧安全弦

琅琊镇工作人员深入辖区码头、停泊点开展渔船巡查管控。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董雪
琅琊镇是新区渔业重镇,渔船数量占新区总数三分之一。记者了解到,今年休渔期以来,琅琊镇结合渔港码头管控实际需求,创新渔港管理体系,压实渔港管理责任,积极探索政府管码头、码头管渔船“两手抓”新模式,实现了依港管港、依港管船、依港管人、依港管渔的目标。
依法打击非法捕捞
近期,青岛海岸警察支队琅琊台派出所民警在琅琊镇台西头村附近海岸线进行巡逻时,成功破获一起禁渔期非法捕捞案件,将一名正在出海的男子当场控制,并现场缴获了地笼网11副。此案件是青岛市自禁渔以来首例非法捕捞入刑案件,涉案人员目前已被批捕,对非法捕捞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为了保证禁渔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琅琊镇机关工作人员深入辖区码头、停泊点及周边“九小场所”等部位,采用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逻管控,依托一码通平台等途径搜集情报线索,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船舶的管控力度和管控实效;同时,提高街面见警率,有效震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把隐患苗头消灭在萌芽。
据悉,截至目前,该镇已联合海洋渔业局、船舶管理部门等多家涉海部门开展联合检查16次;治安处罚无证驾驶机动船舶驾驶员2人;抓获涉嫌非法买卖、运输危险物质嫌疑人4人、治安拘留2人,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为打造沿海地区良好的治安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规范码头运营管理
“您好,请配合登记防疫信息。”在琅琊镇西杨家洼村各个码头,随处可见码头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在炎热的天气下依然坚守岗位,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5月份,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该镇制定《码头主管理办法》,设立渔港码头管理办公室,抽调19名精干人员24小时在岗,专职从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投资15万元,在8个停泊点安装19个视频监控系统,对镇上1355艘渔船进行日常监管。同时,配备电动车5辆,采用“车巡+步巡”的方式,深入辖区码头开展巡逻管控,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消除管理盲区,倒逼推动渔船主体责任落细落地。
根据渔业港口分布情况,琅琊镇具体设立山东头、琅琊港、胡家山、西杨家洼、蒲湾5个渔港和渔船安全管理站,由“港长制”办公室严格约束规范码头休渔期运营管理。根据5个渔港管理范围内在册渔船数量不同,琅琊港码头配备10名工作人员,其他管理站配备4名工作人员,负责沿海岸线内的渔港环境综合整治、疫情防控、渔船管理及渔业安全生产等工作。
强化休渔期宣传教育
“对建造、改装、维修涉渔‘三无’船舶的企业,达到法律规定条件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近日,琅琊镇组织开展渔业违法行为专题培训。
琅琊镇水产办负责人李森吉介绍,为提升渔船民的法律意识,琅琊镇联合海洋发展局,面向全体码头主、渔船主,举办为期3天的渔业安全生产培训,同时向渔民发放《致渔民群众一封信》等各类宣传页、明白纸6000余份,在渔业村悬挂宣传横幅200余条。
据悉,琅琊镇充分利用休渔期的良好时机,采取微信宣传、举办教育会等形式,加大对渔船民的普法教育、安全教育,同时,全面落实渔船编队管理,严格落实渔船主主体责任制,强化包人包船责任制,加强对作业渔船的管控。“开海前我们还会再次举行安全培训会,结合秋冬季节海上风浪强、出海难度大等问题再次给大家上堂课,拧紧渔船主的安全弦。”李森吉介绍。
目前,琅琊镇建立了“政府主导、属地为主、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长效的涉渔船舶规范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