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第一书记“送来”党史文化大院

大村镇戴家庄村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记者 董梅雪
  通讯员 李国华 报道
  本报讯 “这个党史文化大院我们盼了多年,但由于我们村是市级经济薄弱村,没有产业支撑,没有能力建。是驻村第一书记给我们解决了难题!”日前,大村镇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代金军激动地说。原来,当天戴家庄村党史文化大院工程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党员村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文化活动、咨政议事的新阵地,打通党建引领、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声音、文化春风融入乡村、润泽万家。
  据了解,有着20名党员、580名村民的戴家庄村没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场所,党员需要开展教育培训、进行集中学习、召开党员大会时,常为场所发愁。驻村第一书记刘鹏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向派出单位区交通运输局以及所在大村镇党委汇报,多方争取资金30余万元,用于党建阵地建设。
  在现场调研后,刘鹏与村两委反复沟通协商,并征求村民代表意见,最终决定在原村委大院基础上实施提升改造,建设党史文化大院,对室内文化教育设施进行更新配套,为党员群众学习文化、开展各项活动等提供服务。
  戴家庄村原村委大院始建于1970年,拥有正房和西、南厢房,院落面积 600平方米。因建设时间长,维修管护跟进不及时,房屋陈旧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改造建设难度较大。目前,专业施工队伍已进场施工,将对西、南厢房内部进行修缮,粉刷墙面,配套相关设施,建设党员活动室、党史阅读室、文化学堂和村史纪念馆;正房门前台阶地面因破损严重,计划重新进行防火砖铺砌;东西院墙将被全部修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建设党史党建、文明乡村、科普宣传等特色文化墙。整个改造工程预计10月底完工,并面向全体村民开放。
  党史文化大院融党员活动、思想教育、文化传承、陶冶情操于一体,是独具特色的“红色地标”,将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引领新风新貌、培育文明乡风的精神家园,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主阵地作用,并将通过党史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提升基层党建文化内涵,让党建魅力、文化潜力融入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建党史文化大院很受村民欢迎,既盘活了原来的闲置破损房屋,又给大家带来了精神食粮。村民们可以来跳跳舞健健身,看看电视翻翻书,也可以搞个活动或者开会,这可真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大院!”该村退休老干部张明书高兴地说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