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浇开和美幸福之花
灵珠山街道打造系列志愿服务品牌,实现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
□本报记者 丁霞
近日,记者从灵珠山街道了解到,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该街道依托“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多元协同”模式,打造“微炬”“蓝丝带”“绿主妇”等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38支,上半年组织开展84次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幸福和美的灵珠山家园。
“微炬”
机关党员服务民生
用微光点亮一盏灯,用工作热情温暖党员情怀。“微炬”是灵珠山机关党员志愿者的靓丽名片,是机关党员队伍的精神标志。机关支部党员穿着红色马甲,胸前挂着“微炬”标志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近日,灵珠山街道组织“微炬”志愿者在花林合作社开展照顾孤寡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大爷,最近天气潮湿,要趁着晴天晒晒被子。”机关党员薛洋帮老人晾晒被褥。“大娘,我帮你打扫卫生。”机关党员冷凯丽帮助辖区老人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据了解,“微炬”志愿者通过“2+1+X”模式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志愿服务。“街道致力于建立更方便参与、更贴近民生的志愿服务机制。”灵珠山街道宣统委员高艳萍表示,街道开展“2+1+X”模式志愿服务活动,“2”指围绕民生导向、社会公益,做强“规定动作”;“1”指围绕志愿服务组织特点,做优“创新动作”;“X”指重点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针对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做精“自选动作”。
“蓝丝带”
服务失能失智人群
“大爷,这几天感觉还好吧?”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边给薛大爷测量血压一边询问其身体状况。近日,“蓝丝带”康养医疗队来到柳西合作社为薛大爷提供上门志愿服务。80岁的薛大爷是一位独居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蓝丝带”康养医疗队专门制定了帮扶计划,为薛大爷持续提供生活、医疗等全方位服务。
据了解,“蓝丝带”康养医疗队是灵珠山街道精心打造的一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团队采用居家服务模式,专门服务于辖区困难家庭的失能失智人群,定期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
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樊永江告诉记者,辖区困难失能服务对象共有112名,截至目前,“蓝丝带”康养医疗队共提供居家服务4000余人次,其中褥疮护理9例全部痊愈;高血压伴有心脏病患者23人,目前血压达标;糖尿病患者11人,目前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肢体活动不灵15人,经过中医康复锻炼,肢体活动改善明显。
“绿主妇”
助力社区志愿服务
“我们社区2020年启动‘绿主妇’志愿团队招募活动,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金帝苑小区志愿者付秀君说道。
加入“绿主妇”志愿团队以来,付秀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活动现场经常能看到她的身影。”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付秀君认真的工作态度也带动了其他团队成员做志愿工作的热情。“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能帮助很多有需要的人,真的很有意义。”付秀君说道。
灵珠山街道还有很多像付秀君一样热爱参加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目前,“绿主妇”志愿团队有200名成员。近年来,灵珠山街道打造了“微炬”“蓝丝带”“绿主妇”等系列志愿服务品牌,共有各类志愿服务队38支,上半年开展84次专业志愿服务活动。“街道会及时回应民众诉求,用心办好民生实事。”高艳萍表示,让居民成为文明实践主体,带动大家参与村居共建,以公益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幸福和美的灵珠山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