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书育人楷模”
兰亭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孙传香——
“一体化”办学,让更多孩子“上好学”
2012年,孙传香以区直第一名的成绩被任命为兰亭小学校长。9年来,她初心如磐,笃行致远,将一所城乡接合部小学发展为拥有5个校区、141个班、400余名教师、近6000名学生的兰亭小学教育集团,形成覆盖城乡海岛“一体化”优质办学新格局,构建起“一长五校、一体化发展、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成长打造了亮丽的文化底色。
做有“根”的教育、做有“特色”的教育、做有“情”的教育,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这是孙传香的座右铭和工作航标。平日里,一有时间她就深入课堂听课,带头组织各学科老师分析问题、思考对策;她以校为家,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将兰亭小学打造成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
孙传香率领兰亭小学先后托管朝阳、凭海临风、翰文和灵山岛四所学校,业务横向引领、行政纵向负责,实现立体管理新格局。“牵手”让其他四校区借力兰亭总校实现了脱胎换骨。兰亭集团“一体化办学”满足了不同的教育需求,盘活了国有教育资产,提升了办学效益和水平,推进了城乡共同发展。
香江路第二小学英语老师薛连华——
用爱浇灌,当好孩子们的“莲奶奶”
三尺讲台,孕育桃李芬芳。走上讲台那一刻,让每个孩子成才便成为薛连华毕生的追求。她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成为孩子们最依恋的“贴心人”。
2013年,44岁的薛连华响应国家号召,只身前往菏泽市鄄城县西城小学支教。课上,薛连华运用说唱、表演、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课下,薛连华和两位支教同事为学校购买排球网、足球架等设施,并组织捐书活动,举办经验交流讲座等活动,拓宽西城小学教师的视野和对教育教学更深层次的思索。
作为“莲花心语”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薛连华主动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切实推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由她主持的“莲花心语”班主任工作室获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高峰论坛突出贡献奖,其管理经验也通过国家平台被广泛传播学习。
如今,走过32年执教生涯的薛连华,已变成了孩子们口中“亲爱的莲奶奶”,无论是在走廊相遇,还是在回家途中,学生们都会张开双臂给薛连华来个大大的拥抱,就像曾经薛连华给予他们的拥抱一样,温暖、热烈。
黄山初级中学教师韩通波——
执教三十八载,他是学生的严师慈父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执教三十八年,韩通波默默耕耘,不断提升自我教育境界,提升学科教育教学品质。他知人善教,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亲密的关系。提起韩通波,学生们都会称赞:“他是我们的严师慈父!”
生活中,韩通波关爱每一名学生。2017年,他所带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因病产生厌学情绪,他便多次到其家中走访,为学生补课,购买学习用品送给学生,最终帮助该生圆满完成学业并顺利考入高中。2018年,有一名学生患重病住院,他带头捐款,并多次到医院和家中探望,该生的家长感动地送锦旗到学校表示感谢。
作为一名老教师,韩通波坚持早到校晚离校,从不迟到早退。即便家中老人生病住院,他也是晚上陪床,白天上课,未耽误学生一节课。
工作中,韩通波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利用举办培训班、新老教师结对、开展教研活动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他所辅导的教师多次荣获西海岸新区和青岛市优质课以及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虽然临近退休,韩通波的脚步却依然不停——他舍不得离开那些天真烂漫的学生,舍不得离开让他一生倾情的事业。
信阳中学教师付学彩——
用爱做教育,为农村娃开启“追梦之旅”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付学彩来到信阳中学任教。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过程吃力,到了初二、初三,不少学生甚至会产生放弃学业的想法。担任年级管理人员的付学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奔走于学生中间,鼓励大家树理想、增信心;他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答疑、辅导,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付学彩所带的毕业班学生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中考该校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得到家长的广泛赞誉。
多年来,付学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方搭建平台,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
在学校,兼任科技辅导员的他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接触各种车模展、航模展等,并克服困难让大家参加各类科技比赛,辅导的学生曾多次获国家、省、市、区科技比赛的奖项,学校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区优秀组织单位奖。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付学彩从每件小事做起,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点亮每一颗“种子”的追梦之旅。
第五高级中学教师庄盛——
雪域高原支教,用心血浇灌“格桑花”
庄盛现支教于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他坚信“教育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理念,把爱都献给了藏族学生。去年3月,他自发建微信群义务辅导藏族学子,到今年1月,微信群已辐射800多人。疫情期间,庄盛为学生们架起空中课堂,随时在线答疑,被孩子们亲切地叫做“庄爸”。
支教期间,庄盛发现上午第四节课后至下午第一节课前,以及晚自习第二节课后,学生都有自习时间。期间,若老师在教室,学生的学习状态会格外高涨。为此,他每天骑电动车往返十公里,利用这部分时间辅导学生。支教学校规定老师坐班4节,他却总是坐班8节以上,每日早到晚归,用心血浇灌着美丽的“格桑花”。
在承担高三两个班数学教学的同时,庄盛还负责“自治区十佳”的培优工作。他推进无纸化阅卷进程,参与教务工作,指导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将“输血”变成“造血”。“庄盛把山东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了日喀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藏族老师达平接受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