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生态园案例纳入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国家标准
以指标体系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近日,中德生态园案例纳入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国家标准。据悉,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系列国家标准是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框架、指南、支持技术和工具,以帮助所有城市和社区及其利益相关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有助于提升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促进我国城市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与国际接轨。
中德生态园建设伊始,便以生态指标体系指导园区发展。园区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维度建立了40项生态指标体系,其中原有地貌和机理保护比例、鸟类食源树种植株比例等6项指标均为国内首次提出。园区以生态指标体系为纲领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制度措施,形成生态设计导则、操作指南等配套文件。2018年,结合园区6年来的发展实践和动态评估,形成了生态指标2.0版本《中德生态园2030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同时,中德生态园以标准化推动可持续开发建设,在国内率先建立包含《综合指标体系》《绿色生态建设管理办法》《被动房(居住建筑)标准》等16项标准的绿色生态建设标准体系。将海绵城市建设与低碳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对园区内原有塘坝、冲沟、河流予以保留,降低能耗,涵养水源,提升固碳效果;建成山王河湿地保护工程、河洛埠湖周边景观保护工程等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海绵城市工程,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今年9月,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发布了全球《绿色与繁荣社区》导则,旨在通过建设15分钟城市生活圈探索零碳社区建设路径。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的中德生态园因规模化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该板块唯一入选的中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