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靓“里子”实,美丽村庄入画来
琅琊镇周家河村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俯瞰环境宜人的周家河村。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在青岛地铁13号线龙湾站往东北方向走两公里的地方,有一条沿村蜿蜒的小河,午后,秋日暖阳洒落河面,水中芦苇随风飘摇,一群野鸭在芦苇丛中若隐若现,不时激起一圈圈涟漪……这是记者10月15日在琅琊镇周家河村看到的乡村美景。为切实提升村居人居环境,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周家河村通过党建引领、奖惩分明、全民参与、督导检查等一系列措施,使村庄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人居环境管理“周家河模式”。
>>改头换面<<
村庄环境变化大
绕村步行一周后,宽敞明亮的柏油路、功能齐全的休闲健身广场等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前村里是水泥路,今年在原来路面的基础上,铺上了沥青,让道路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周家河长阡地联合网格党支部书记王暖华告诉记者,“今年不仅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了翻修升级,还对沟渠和下水道进行了升级改造。”王暖华表示,政府还出资在村南侧建设了污水处理模块,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10吨以上,解决了全村的污水处理难题。
与此同时,村里还进行了“弱电入地”改造工程,把原来暴露在地面上的通信光缆、有线电视光缆等弱电线路全部埋在地下,这不仅节约了地上空间,也让村庄变得更加整洁有序。“感觉村子的变化太大了!瞧瞧这宽阔的道路和两侧四季常青的绿化带,让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更愿意出门活动了。有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我哪里都不羡慕!”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王本森的脸上乐开了花。
>>设红黑榜<<
模范带头作表率
每天早上6时,周家河村的陈月清便会开始一天的工作——推着清运车逐户上门回收村民的生活垃圾。“清运垃圾的时候,有些人不太了解怎么分类,我就跟他们详细讲解,让他们下次能分清楚。”陈月清说道。因为在村里积极宣传垃圾分类,今年7月份,陈月清还上了村里垃圾分类的“红榜”,成了该村垃圾分类的模范带头人。“设置这个‘红黑榜’,初衷是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见贤思齐。”王暖华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琅琊镇不少村庄都设置了垃圾分类公示栏、宣传栏,设立“红黑榜”。公示栏里,责任人职责、监督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为村民顺利、便捷、快速分类投放垃圾提供了清晰指引,也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
>>多样宣传<<
全员参与齐发力
记者了解到,在周家庄村,所有党员都签订了“垃圾分类我先行”承诺书,并和村民代表带头入户宣传垃圾分类;在营子沟村的村宣传栏上,大幅垃圾分类的海报吸引着村民的目光,电子宣传栏也每天滚动播出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该村党支部还将垃圾分类方法编成口诀,在大喇叭里循环播放给村民听。
此外,周家河村还实行党员包户、村干部包片工作责任制,骨干党员按照15户/人的包户标准,入户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相关内容,并指导村民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村干部则按照划方包片模式,不定期查看片区内各户的环境卫生保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依靠党建引领和全体村民凝心聚力,周家河村的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推进了该村人居环境再上台阶,也为琅琊镇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周家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