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路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预计10月底完成总工程量的80%
老旧小区换新颜,幸福生活再加码

工作人员进行外墙施工。
□记者 丁霞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长江路街道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十大民生行动”之一,列入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结合创城创卫工作,着力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标准、拓展改造深度、创新改造模式,积极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的“长江路经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近日,记者来到官厅小区看到,现场正在进行楼顶防水、室外管道改造等方面的施工。“我们从8月份开始进场,负责33栋楼的施工。预计10月底,官厅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总工程将基本完工。”官厅小区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长江路街道共有15个老旧小区列入改造范围,包括紫金山小区、官厅小区、齐润金滩花园、浦江花园、正日山庄、官厅10小区、金田小区、金柏小区、车家岭小区、香海花园、西于南小区、富春花园南区、玉山路片区、丁家河小区、香江花园小区。本次改造共涉及250栋居民楼,惠及近9000人,目前已全面进场施工。
长江路街道牢牢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锤炼党史学习教育每一个环节,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做样子、不走过场。街道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建立区级统筹、街道办事处负责、各单位密切配合、居民全程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实现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
街道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建立“自下而上申请、联合审查入围”的改造项目生成机制,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提高改造项目居民满意度。按照“首重功能、再重效果、综合提升”的原则,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人文因素等科学制定改造方案,体现出小区的改造特色,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前期改造与后期管理相结合、环境提升与社区治理并举的原则,将社区治理体系构建和完善工作融入改造全过程,促进小区治理模式创新、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完善。
“10月底,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将完成总工程量的80%。”长江路街道社区建设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乔强先告诉记者,此次改造主要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修缮,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停车难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体育健身设施,提升社区在养老、托幼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同时,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必改内容,在具备条件的小区建设封闭式垃圾分类收集房,结合绿色社区、智慧社区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老旧小区改造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