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陇兄弟”飘香醉陇南
“青岛小哥”吴衍利在陇南武都区建起当地首家啤酒厂,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吴衍利检查流水线上的精酿啤酒。□记者 张静 摄
□本报记者 王雪
“快尝尝,这‘青陇兄弟’跟家乡的‘青岛啤酒’有啥不同?”日前,记者来到甘肃陇南武都区吉石坝物流园的青陇兄弟啤酒厂,公司负责人吴衍利满脸笑意,赶忙上前迎接。自2019年由西海岸引入办厂以来,久居武都区的“青岛小哥”吴衍利,见到来自家乡的客人总是格外亲切。
黑啤、白啤、黄啤,还有新研制的果啤。一一品尝下来,记者不由惊叹在甘肃陇南能喝到口感如此丰富,且鲜香醇厚的精酿啤酒,由此也对这家建成两年的啤酒厂充满好奇。
填补空白
建起陇南第一家啤酒厂
在西海岸,东西协作已成为一项深入人心的举措。这举措,不断激发着发展的活力。
“深入人心”从吴衍利建厂的初衷里可见一斑。“与朋友的一次闲聊,第一次听说了东西协作,了解到政府急需‘引企入武’。”在吴衍利看来,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种情怀。于是,他与两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前往陇南考察。
这里有巨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一番深入的市场调研,使得吴衍利欣喜万分。陇南的“广场经济”“夜市经济”发达,大部分百姓在晚饭过后都会走出家门,开启一天的“夜生活”,啤酒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百姓能喝多少啤酒呢?单是啤酒罐,一个月就有20多吨!”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啤酒却只能从外地引进,这给了吴衍利在陇南建厂的底气。
以东西协作为初心,吴衍利为啤酒厂起名为“青陇兄弟”,寓意着山东青岛和甘肃陇南两个城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像兄弟一样携手共进。陇南市武都区相关部门对这家极具代表性的企业呵护备至,办理工商注册、生产许可等系列手续,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2019年11月,青陇兄弟啤酒厂正式投产运营。这家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的啤酒厂,设计年生产精酿啤酒2万吨,成为陇南市第一家大型现代化开放式精酿啤酒生产企业,填补了陇南啤酒产业的空白。
拓展市场
研发适合当地口味啤酒
记者来到青陇兄弟啤酒厂的生产车间,看到流水线上装罐的啤酒整齐排列着,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这家年轻的企业已然拥有了成熟的啤酒生产流水线。
“我们带来了具有丰富啤酒生产经验的工程师,结合当地人的饮酒习惯,并利用陇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酿出的啤酒不仅口感丰富,而且鲜香醇厚。”吴衍利骄傲地说道,自青陇兄弟啤酒厂的产品在当地上市以来,迅速打开了市场,受到当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前期我们的重点是开拓市场,后期重点则放在研发新产品上。”吴衍利告诉记者,公司建立之初,便确定了将自身的发展思路与陇南当地发展思路相结合。“下一步,我们将会以武都区为依托,辐射陇南周边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精酿啤酒。同时,我们还将以武都区吉石坝的生产基地为核心,在陇南建立啤酒文化广场、啤酒工业文化展览馆,进而将青陇兄弟啤酒厂发展成为集生产酿造、啤酒销售、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为陇南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吴衍利说。
据了解,青陇兄弟啤酒厂目前主要生产黑啤、白啤、黄啤三种啤酒。随着生产运营逐渐步入正轨,他们还根据陇南当地人的口味,结合陇南农特产品,研发适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新啤酒,如花椒啤酒、樱桃啤酒、枇杷啤酒等。
践行初心
牵手武都百姓共同致富
对于吴衍利来说,到三千里之外的武都建厂,不仅仅是为了传播啤酒文化、发展啤酒产业,他们更是把东西协作当作一项使命,牵手武都百姓共同实现小康梦。
建厂之初的情怀,使吴衍利时刻关注带动周边群众致富。青陇兄弟啤酒厂生产的下脚料,免费提供给当地困难群众做养殖饲料;给建档立卡人员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一方面增加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以后,无论他们继续待在这儿还是到其他地方,都能有相应的技能来保证收入。”吴衍利对记者说。
目前,青陇兄弟啤酒厂吸纳了周边二十多户建档立卡户,使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并稳定增收。“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打工,通过政府介绍,我来到啤酒厂上班,下班后还能回家照看上学的孩子。挣到了钱,两个孩子读书的费用也不愁了。”在青陇兄弟啤酒厂务工的郭小燕告诉记者。
与陇南市武都区开展东西协作以来,西海岸新区自筹财政及社会帮扶资金共计5200多万元;引进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达2亿多元,带动300余名贫困户就业、利益联结近7000户,在资金扶持、产业带动、人才交流、劳动就业等多个领域展开协作,两地人民因此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