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青岛国际仲裁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青岛自贸片区调解室揭牌

为企业“走出去”织牢法治保障网


  □本报记者 刘腾
  12月15日,青岛国际仲裁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青岛自贸片区调解室正式揭牌。这是青岛自贸片区在法治层面全面融入“双循环”和“一带一路”的又一次有益实践,将助力片区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形成更多高质量高水平、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成为护航涉外商事贸易、助推青岛和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仲裁地
  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方式,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仲裁国际化、专业化的特点,在诸多争议解决方式中最为突出,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尤其是面对疫情,大力发展国际商事仲裁、维护公平有序的经贸秩序、营造互利共赢的贸易投资环境,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
  据悉,青岛国际仲裁中心将依托青岛自贸片区独特优势,引入丰富的国内国际仲裁资源、成熟的国际仲裁经验、与国际接轨的仲裁规则,构建融合仲裁、律师、公证、商事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的“一站式”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新平台。
  明年1月1日,RCEP将开始生效。青岛自贸片区如何乘势发力?此次在青岛自贸片区成立青岛国际仲裁中心,成为了一步“先手棋”。
  “青岛国际仲裁中心对于服务国际经贸往来、提升青岛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青岛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王恒东表示,“我们将以青岛国际仲裁中心在青岛自贸片区揭牌为契机,持续推进区域国际仲裁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仲裁地,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国际化、专业化的仲裁法律服务,为服务国家全面开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及时有效化解海事海商纠纷
  青岛自贸片区在山东自贸试验区中面积最大、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叠加了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级开发区等众多国家开放战略,是开放最前沿的“排头兵”。
  北京融商“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主任王丽认为,“青岛自贸片区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势必会引发国际贸易、海事海商、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仓储物流、金融科技等纠纷案件不断增加。”
  据悉,此次设立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青岛自贸片区调解室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仲裁、公证等专业机构在机制创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案件研究、宣传普及、风险防范、购买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积极探索国际海事商事仲裁、调解与诉讼的多元解纷机制,构建涉日韩法律与商事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应对RCEP、CPTPP等高水平国际自由贸易协定的机遇与挑战,接轨国际经贸规则,营造国际化、专业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未来,我们将突出青岛自贸片区特色,促进各类海事海商纠纷及时有效化解,推动中日韩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和中日韩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落地。”王丽表示。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自成立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围绕106项试点任务实践形成143个创新案例,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第五批自贸试验区19个片区中排名第三。片区加快搭建全球航运物流中心、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平台,欧力士产业运营平台总部、荏原环境项目等130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加快布局,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过2万家。
  据初步统计,今年,青岛自贸片区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1800亿元,同比增长超60%;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同比增长超30%。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法治环境的持续优化。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打造“法润自贸”服务品牌,引进山东首家青港深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泰华商恒(青岛)联营律师事务所,在全省率先完成联营律师事务所集中登记地试点;搭建“与企同行”法律服务专窗,开展法治政务自助点餐服务,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惠企入企法律服务;设立“政区法”自贸创新工作室,联合创新法律服务举措;联合市司法局出台《法律服务业实施意见》,12项具体举措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对接区司法局,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携手法检系统,成立涉外审判巡回法庭、知识产权巡回法庭、检察服务工作室,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