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聚焦8大产业集群 攻坚5大提升工程 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验区

  力争到2025年,形成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芯屏”3个千亿级,船舶海工、汽车、高端装备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八大集群产值占比达到85%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委(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的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西海岸新区坚持制造业强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聚焦八大产业集群,攻坚五大提升工程,大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全力构建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主要目标
  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5%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形成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芯屏”3个千亿级,船舶海工、汽车、高端装备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八大产业集群产值占比达到85%。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产业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产业链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能级跃升,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推动五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1
  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2021年,船舶海工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到2025年,力争突破500亿元,建成国家级高端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和世界级船舶海工装备生产基地。
  2
  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2021年,智能家电产业实现产值820亿元;到2025年,力争达到1500亿元,打造中国北部智能家电产业高地。
  3
  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2021年,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到2025年,力争突破2000亿元,打造千亿级智慧化园区,跨入全国超大化工产业园区行列。
  4
  汽车产业集群
  2021年,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到2025年,力争突破500亿元。
  5
  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2021年,高端装备产业力争实现产值300亿元;到2025年,力争达到600亿元。
  推动三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突破发展
  6
  “芯屏”产业集群
  聚焦“强芯扩屏”,2021年,力争“芯屏”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芯屏经济”规模,打造中国北方光电显示与半导体产业聚集区和发展高地。
  7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21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到2025年,力争突破400亿元,海洋药物做到国内前列。
  8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力争实现收入50亿元;到2025年,力争突破100亿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五大提升工程
  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
  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
  ●2021年,新一代半导体、高端化工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船舶海工、智能家电、汽车等九大产业链,签约引进重点项目80个。到2025年,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链项目400个。
  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实施科技创新支撑工程
  全面发挥科创委统筹作用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
  ●2021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家,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在全区工业企业中的占比达到60%以上;到2025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家,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在全区工业企业中的占比达到80%以上。
  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2021年,实施核心技术攻关20项;到2025年,实施核心技术攻关100项,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021年,技术交易额达到65亿元;2025年突破100亿元。

  实施企业雁阵培育工程
  实施头雁领航行动
  ●开展产业集群“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落实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发展。到2025年,头雁企业规模能级显著提升,力争培育500亿级企业1家、300亿级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10家、十亿级企业5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25家。
  实施强雁高飞行动
  ●构建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2021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以上;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5家、青岛市制造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达到25家。
  实施雏雁成长行动
  ●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升规纳统、创新发展,每年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100家以上。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稳定在15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5000家左右,形成头雁领航、强雁高飞、雏雁成长的“雁阵齐飞”发展格局。

  实施要素保障提升工程
  强化政策扶持
  ●出台《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政策》,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工业用地保障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用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对区级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每年出让土地总量中的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
  强化金融支持
  ●加快建设唐岛湾金融科创区,聚焦提升科技金融支撑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耦合发展。
  强化人才支撑
  ●加大制造业“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机制,深入推进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改革。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实施数字化赋能工程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动城市千兆光纤网络和5G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5G基站超过5000个,基本具备双千兆网络接入能力;到2025年,数据中心机柜突破10000个,筑牢数字经济“底座”。
  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
  ●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高地。2021年,推动3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开放数字应用场景200个;到2025年,力争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1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不少于2个。
  持续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
  ●加快推动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链上云。每年推进2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21年重点推进38个过亿元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20%;到2025年,完成技改投资300亿元。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
  ●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