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绘就“情满长江”幸福画卷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真情为民服务。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
□本报记者 丁霞
今年以来,长江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党建、民政、残联、人社、医保、计生、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工作上持续发力,努力为新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贡献力量。
展望2022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继续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持续擦靓“情满长江”服务品牌,让老百姓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升级。
兜牢就业底线,优化营商环境
长江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不断创新就业、创业渠道。定期开展送岗入户活动,通过现场推荐岗位信息、鼓励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零距离送岗位、送服务。今年已举办5场线下大型招聘会和3场线上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255个;为375名结业持证学员申报就业技能补贴;为141名2021年青岛生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送岗位服务。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组织实地勘验企业7780家,创新“一约、二审、三防控”的实地勘验模式。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智慧化网络平台建设。按照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建设要求,积极打造“长江路智慧平台”小程序和“情满长江”公众号,实现网上预约、自助办理民生事务等综合服务。
根治欠薪执法行动深得民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340余次,通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网上平台办理案件40余起;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攻坚行动,结案率100%。
今年7月,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迎接了国务院关于农民工工作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检查,督查组对街道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年10月,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调解委员会被评为青岛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中心严格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次办好、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等工作部署,努力承接区级下沉事务;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实施便民服务承诺制、大厅代办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规范化运行机制,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
按照就近便民、提高效率原则,建设40个“六有一能”标准化社区便民服务站,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对高频办理事项,编制流程导图,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使办事群众和企业足不出户享受全天候“不打烊”服务,办事便捷度再提升。
强化工作措施,落实民生工程
便民服务中心强化工作措施,全面落实民生工程任务。慈善一日捐募集善款22.6万元;冠名基金募集善款21万元;慈善救助金共发放101.2万元,救助1367人次;红十字会对5户困难家庭予以援助。
创新工作举措,全民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了18个社区服务项目,创建1个阳光社区、完成5个社区花园建设。加快推进社区“一选三配套”机制建设,将40个社区民主选举、社区五年发展规划、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内容编印成《社区居民自治手册》,进一步规范社区治理。编纂长江路街道镇街和辖区四十个社区地名志和地名词典,累计编纂6万余字。
整合社会资源,稳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开展社区调研,新建濠北头、八里庄两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车家岭、香江路社区、香江学府三处养老服务驿站。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推动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新区标准,持续加快婚俗改革步伐,着力打造“网红打卡地、婚礼新殿堂”,形成了“节俭办婚、崇尚文明”的社会新风尚。7月份迎接了民政部婚俗改革调研,长江路街道创新提出“1314”婚俗改革方案,迎接了国家民政部的检查,并获得高度评价。
实施传统坟墓生态化改造,积极做好散乱坟头及传统墓葬点整治工作。3月31日-4月6日,将小珠山区域内6个社区2903座坟墓全部迁入街道集中式永安公墓。10月21日-26日,山头公园范围内9个社区搬迁坟墓2089座,合计搬迁4992座。2021年11月获评全省城市和谐街道建设示范单位,是西海岸新区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镇街级单位。
坚持服务为民,持续改善民生
展望2022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继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事全办”“跨域通办”,有效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加强推进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完善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技能提升机制,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结合街道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建立技能岗位用工培训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扶持、社会支持的职业培训体系。围绕影视、文旅会展、网络直播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储备技能人才。向有培训意愿的各类群体提供免费培训服务,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
改善民生,创新救助渠道,做好民生兜底保障,打造惠民、智慧、精准、阳光新民政。进一步加强民生政策宣传力度,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实施一窗受理多方服务,解决困难群体实际问题。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辐射范围,同时创新居家养老新模式,依托西海岸医疗集团及中康颐养的医疗资源优势,创新“护理送上门”服务模式,建立精准医疗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社区,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将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落到实处。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申报,争创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单位。
依托街道社工站及其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对接新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等支持平台建设,鼓励街道社会组织实现全覆盖。打造高标准示范社区,提炼总结推广省级社区工作法。指导社区开展好“阳光社区”项目和社区服务项目活动,真正让服务项目受益于民,增加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继续擦亮“情满长江”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