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藏马镇获评青岛首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本报记者 丁霞
  近日,记者从藏马镇获悉,该镇获评青岛首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藏马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良好的生态禀赋、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产业资源,全面打响“绿水青山,藏马当先”品牌,全面构建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六大支撑体系,加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规划引领<<
  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藏马镇聚焦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答卷,突出藏马山田园综合体核心引领作用,以“大文旅”为主线,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基础,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有效路径。
  该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两山”转化的工作部署,严格生态控制和水源地保护,加强规划管理,突出生态保护,务实编制了《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严格控制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生态绿线范围内、生态高敏感区域以及基本农田等区域的开发建设,合理控制其他区域的协同建设,保障开发建设与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充分彰显藏马绿色之美。
  据了解,该镇先后获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壮大特色产业<<
  绿色发展激活生态经济
  立足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自然禀赋,藏马镇着力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奋力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该镇统筹推进国际旅游度假区、产业振兴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度假旅游、文化影视、宜居康养、创新创业、现代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影视外景地、阿朵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进一步推进旅游、度假、康养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其中,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22个,其中投资过亿元9个,发展蓝莓3000余亩,珍稀花卉1100余亩,茶叶800余亩,葡萄、草莓等水果1500余亩。
  此外,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扬尘治理,强化建筑工地及施工现场源头管理,严控烟花爆竹限制燃放,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0%以上。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巡河常态化,水质断面达标比例位居全区前列,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及以上标准。以藏马山周边和主要水系周边为重点,加强对农药、农膜、化肥等污染水源、土壤行为的监管,河道(水库)沿岸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讲好藏马故事<<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村巷干净整洁、田园风光迷人……如今漫步藏马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态宜居美景。
  为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藏马镇开展绿色生态示范城镇建设,建成占地100多亩的藏马公园,正在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藏马湿地公园。污水管网改造、乡镇污水处理等项目顺利推进,村巷硬化实现全覆盖,农村卫生改厕实现应改尽改,“人工+智能”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在全区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正式运营。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育崇尚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社会风尚,引导群众做好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等工作,让保护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让绿色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建设远山近水、诗意田园的如画乡村,全力构建“村在画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美景。
  藏马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文化,藏马镇携手融创文旅集团,开发融创藏马系列文创产品,不断丰富藏马大鼓、藏马钩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外延,讲好藏马故事,传播藏马声音,为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因素。藏马山影视外景地2020年投入运营以来,已拍摄影视剧20余部,文化影视及配套产业产值约2亿元,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一步,藏马镇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瞄准“统筹推进、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目标定位,抢抓“两山”转化建设机遇,持之以恒推进“两山”建设重点工作,不断创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高度,全力建设“时尚活力 宜居幸福”新藏马。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