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新区教体局获省级荣誉称号

被评为“第七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香江路第二小学学生正在进行竹竿舞表演。
  □本报记者 丁一
  日前,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获省级荣誉称号,被评为“第七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近年来,新区教体局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心灵。
  连日来,在香江路第二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有序摆好“竹竿阵”,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竹竿开合间,敏捷地进退跳跃,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清脆的竹竿敲击声伴随着孩子们欢快的口号声,响彻校园。“每一名香二小学生,在升入三年级时,都会进行竹竿舞学习。从徒手练习到上竿实践,从小组学习到级部合作,循序渐进。使孩子们在竹竿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香江路第二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民乐是香江路第二小学的特色项目,同时也是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香江路第二小学艺术教育以民族乐器为主要教学特色,《快乐竹竿舞》是其开发的民族艺术教学内容之一。从2013年开始,将竹竿舞引入课堂利用校本课程作为载体,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学校历经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质课程,创造非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民族教育的经验,提出“五进”工作策略——“进学校文化、进课程、进课堂、进教研、进评价”,建设“民族之研”“民族之舞”等课程。香江路第二小学凭借开创的“民族团结之花校内开花、校内校外处处香”的新局面,获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以香江路第二小学为代表,全区中小学校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不断创新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多彩校园活动,将中华经典诗词融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的品读与鉴赏;把民族文化教育与美术课、社团活动课紧密结合,画具有民族风情的图画;依托民乐研发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在学校成立民乐团和民族乐器精品社团,让民族文化更加形象具体。
  与此同时,新区中小学校借助校外力量拓宽民族教育渠道,积极开辟校外民族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结合建党建国日、主题团日、民俗节等节庆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杨家山里抗日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党史百年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弘扬英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在活动中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筑牢民族精神家园;立足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涵盖各少数民族文化,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实践体验中加深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将民族教育的情感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2022年,区教育和体育局将用心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环境,全方面提升专业化师资水平,多方位拓展开放型育人渠道,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水平再上新高,为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