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闯出乡村振兴样板路
扎根基层22年的丁连国抓党建兴产业,带领村民阔步迈向共同富裕

丁连国(左一)在西南庄村史馆为来访者讲解村庄发展历史。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抓党建强班子,打造倾心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抓机遇谋发展,将负债40多万元的薄弱村打造成集体资产2000多万元的经济强村;抓产业强布局,勇于开拓强村富民的“新路径”……大村镇西南庄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连国扎根基层22年,在他的带领下,西南庄新村党组织挑大梁,党员唱主角,村民共参与,逐步探索出一条党建领航,产业领跑,文化领军,服务领先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
激发党员头雁效应
在丁连国看来,一个过硬的党支部是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的核心和中枢。基于此想法,2000年,丁连国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夯基筑台抓党建强班子,扎实做好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他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定标准、严规矩、明底线,通过各种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的集体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并积极推进村干部新老交替,以老带新、梯次优化,提前介入培养村庄后备干部。此外,他还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德、孝、睦、学、勤”五位一体的党员评价标准体系,将农村党员星级评定与践行村规民约、传统美德评选相融合,为每个党员家庭安装了“党员之家”门牌,推动党员亮身份、担承诺,激发“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头雁效应。
在丁连国的推动下,村里先后建立了红色教育基地和村史馆,并创建了青岛市首家村级党校——西南庄党校,为本村以及周边农村党员开辟了教育新阵地。“我们发现党员认知政策存在碎片化现象,每个人的能力不平衡,致使没有真正对上级的精神政策等完全掌握。成立农村党校,可以让大家进行系统学习,整体提高党员素质,形成更强的战斗力,在各行各业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丁连国说。
>>产业振兴<<
多元发展强村富民
团结有力的班子队伍是村庄稳定发展的保障,而发展产业才是振兴乡村的根本和关键。在丁连国刚刚接任村书记时,村子经济薄弱、债务沉重,村民全年经济收入以种地为主。而市场信息闭塞,更让村民致富无门路,集体增收也很困难,整个村庄产业待旺、文化待兴、百姓待富。丁连国感慨地告诉记者:“村庄能有现在的发展,都是我们一点一点拼搏出来的。”
2002年,丁连国在村里成立了原胶南市第一家农业协会——大村果蔬协会。2006年,又在村里成立了青岛市第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龙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把本村和周边村庄的农户组织起来,集中管理、统一收购,打造特色农产品,村民也逐步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2016年,大村镇引进占地千余亩的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项目,落地西南庄。以此为契机,成立丁家大村旅游开发公司,积极吸引村民入股,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实现集体年增收200多万元,劳动季节户均增收2万余元。“较往年相比,我们的效益提高了30%,相信通过我们更好的服务,效益会越来越好。”大村镇西南庄新村丁家里民宿经理丁进芳说道。
产业的兴旺更加坚定了丁连国奋斗的信心。2020年,他又瞅准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和港口企业劳动力缺口,发起成立了西海岸新区第一家村党支部领办的农村劳务公司——青岛鑫农源劳务工程有限公司,把人才市场设在了农民家门口,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又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和用工权益保障问题。
>>招才引智<<
引进“外脑”引领发展
不久前,大村镇西南庄新村举行荣誉村民颁授仪式,丁连国代表全体村民向21名社会各界人士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为村庄发展再添动力。据了解,这些荣誉村民大多是大村镇西南庄新村驻村高校联盟成员,他们参与制定了大村镇西南庄新村“十四五”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从强党建、促产业、善治理、优服务、享美好等方面为村子发展提建议、指方向。“在未来,我们愿意和西南庄新村的父老乡亲们一道,广泛联结社会资源,发挥我们专家的优势,挖掘西南庄新村内生发展优秀品质,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西南庄新村荣誉村民、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辉说道。
丁连国告诉记者:“吃透上级文件精神,特别是一些惠民政策,我们要借助一些外部的智慧。成立这个联盟以后,荣誉村民和本土村民的想法相互融合,将他们的理论和智慧用于我们的实践,能带动村民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奋斗无止境,永远在路上。丁连国目前正带领两委班子积极探索庄园合一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未来我们西南庄村将把包括‘一村四园’‘一校两馆’的田园综合体打造好,实现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尤其是重点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搞好文化、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带动周边村庄参与进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丁连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