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减”,新区名师精心打造的同步学习资源上线
智慧教育,让学习快乐又高效


新区教师在“青青益课”直播间录课。
□本报记者 丁一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对此,西海岸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精心打造了“青青益课”AI录播同步课及专题课,并于日前正式上线。
“同步学习资源汇聚全区名校名师力量,录制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多个学科共计1500余个区本优质课程包,每课时课程包与现行教材同步,包含多个针对知识点、错题指导讲解的微课资源和配套练习,通过因材施教云平台和学生端‘AI录播课’两种方式,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自行选择学习。”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双减”是手段,“高效”“乐学”“提质”是目的。依托独具特色的在线学习新模式,新区学子在享受假期的同时,拥有免费、优质的“知识大餐”。在“双减”背景下,该学习资源的上线,成为新区智慧教育建设的点睛之笔。
2019年底,西海岸新区启动“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项目,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经过两年的建设应用,新区逐步构建起以教育环境智能化、教育资源优质化、教学应用创新化、信息素养高标化、教育治理精准化为“五化”特征的智慧教育体系,并成功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中央电教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区域、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助推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五大成效的显现,使新区教育进入了弯道超越、换道超车的教育信息化新时代。
升级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环境智能化
据悉,新区升级校校通、班班通设备,实现网络万兆到学校、千兆到终端,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154所智慧学校,为全区13148名教师、91660名六年级及以上学生配备移动智能终端;逐步完善智慧校园建设,为65所学校建设虚拟实验室,为初高中学校配套基于智能语音评测的英语学科听说个性化学习系统、基于AI的数理化学科个性化学习系统,为高中学校部署教育大数据和新高考的典型场景示范应用。
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化
新区组建网上城乡教研共同体,建立网上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城乡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应用水平。
统筹各学段、各学科生成性优质资源,汇聚线上优质资源,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的区本题库,实现师生智能终端一键下载、一键分享。
创新智慧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应用创新化
通过“精准教、个性学”因材施教提升行动,新区中小学大规模常态化推进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应用,帮助师生减负增效,促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推进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双提升;组织开展智慧教育专项课题研究,遴选优质课题30项;组织“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评选及研讨会,征集新型教与学模式581个,覆盖小初高各学段各学科;发挥数据分析优势,实现学生个性化学情“画像”和学习方案“私人定制”,实现作业“千人千面”;基于人工智能语音评测技术,构建人机耦合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新模式。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实现信息素养高标化
新区构建分层分类、线上线下融合的培训模式,分步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孵化骨干教师队伍,遴选骨干教师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建设教师线上信息素养提升平台,开设信息素养提升专项课程,专项学习超过400万人次,考核通过率达100%。连续两年组织全区教育领域干部教师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2021年全区共计10665名教育工作者参加测试,合格率达92.23%,为新区常态化开展信息化教学夯实了基础。”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实现教育治理精准化
新区建设区校两级智慧教育数据洞察系统,实时查看区校两级智慧教育产品的使用情况,及时反馈学校应用情况,定期进行数据通报,有效分析前期数据资产,定制、完善新区教育大数据评价量表,将教育大数据贯穿教学全流程,并深入教育管理环节,实现对教学大数据的深度分析、价值挖掘和合理应用,反哺教学场景,为新区教育治理提供科学、精准、可靠的量化分析支撑,提高教育治理质量。
“未来,新区将紧紧抓住‘人工智能+教育’重要战略机遇,以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为触点,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构全新教育生态,建成因材施教全面覆盖、典型示范创建引领、具有先行示范意义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