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土地瓜变成“金疙瘩”

逄境明打造“逄家桃园地瓜”品牌,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逄境明向记者讲解村庄的未来发展规划。
  □文/图 本报记者 周莹
  
  在张家楼街道有个远近闻名的“地瓜村”——逄家桃园。这里产出的地瓜口感格外绵软香甜,备受市场追捧,不光身价倍增,还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令人没想到的是,以种地瓜带动村民致富的发端竟来源于一则新闻报道,而发现这则报道并让村民走上致富路的带头人正是桃源山村党委书记、逄家桃园网格村党支部书记逄境明。

  >>扒屋建路<<
  书记带头拆自家老宅
  2014年,逄家桃园村两委换届,离家经商十多年后回村的逄境明当选村支部书记,他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致富。
  当时,村里的排污沟堵塞,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土路上布满污水冲刷后留下的石子。上任后,逄境明立即组织疏通了全村的排水沟,随后,拆除违建、整改卫生室、铺设饮用水管道等一桩桩民生实事逐一完成,他也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2018年,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该村计划在村东修建一条通往北面204国道的支街,可因几处房屋阻碍而无法动工。此时,逄境明带头拆掉了自家老宅,并逐一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很快,房屋被顺利拆除,支街顺利建好,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2020年,村庄结构优化调整,逄境明当选桃源山村党委书记。新村与长江路街道武家庄社区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不定期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生活困难群众送去生活慰问品。

  >>一则新闻<<
  打开产业致富灵感
  作为土生土长的逄家桃园人,逄境明深知村里建设用地匮乏,难以吸引资金和项目。为了带领乡亲致富,他绞尽脑汁寻找适合村庄的产业发展道路。
  灵感来源于2015年的一天。那天,逄境明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平度试种济薯26号亩产过万斤”的新闻报道,这让他瞬间为之一振。种植地瓜在逄家桃园历史悠久,这里地处丘陵地带,特有的沙瓤土质、良好的透水性,以及优越的海洋性气候,都使得种植出来的地瓜格外香甜软糯。
  2016年,逄家桃园村引进了济薯26号。逄境明先在自家地里先行试种,优质品种加精细管理,曾经亩产3000斤的地瓜一跃亩产过万。村民们打消了疑虑,纷纷跟着逄境明种地瓜。
  2018年,由该村党支部领办的红寨岭地瓜专业合作社成立,形成了“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还与山东农科院、青岛农科院合作,开辟了2000亩沙土红薯示范基地,注入科研让地瓜不断迭代,高产质优。

  >>打造品牌<<
  拉长地瓜产业链条
  经过五年的探索,逄家桃园村逐渐摸索出一套地瓜育种、种植、田间管理、储藏的全流程经验。对此,逄境明并不满足,他又将目光锁定在品牌化发展上。
  2021年,“逄家桃园地瓜”相继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进一步打响了逄家桃园地瓜的品牌。盛名在外,村民们足不出户就有游客和企业慕名前来购买地瓜,土地瓜“身价倍增”,卖到10元甚至15元一斤,本地乃至周边乡镇2000余户村民通过种地瓜鼓起了腰包,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此外,村里还引进机器设备,进行地瓜产品深加工,产出的地瓜枣等食品统一包装,打造张家楼街道乃至西海新区的知名“伴手礼”。如今,逄境明又在筹划建立一个以逄家桃园为中心的“地瓜王国”,探索制定地瓜产业的规范化标准体系。未来,一个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地瓜全产业链将在逄家桃园全面落地开花。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