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持续提升精细化操作水平,提高卸船效率
打造集装箱精细化操作样板

集装箱班轮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
□本报记者 董梅雪
今年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已迎来132艘次300米以上的集装箱班轮,在航运市场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日趋加快的形势下,面对发展新特点,山东港口青岛港在“精”字上下功夫、“细”字上做文章,致力于打造集装箱生产组织精细化操作样板,奋力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提高泊位利用率
船时效率再刷新
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甲板作业高度已经成为了影响作业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前解决作业中的高度问题,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根据码头机械性能,提前做好泊位安排,最大限度发挥双吊具桥吊的作业优势。
据介绍,在日常作业中,大型船舶占用泊位较多,为提升泊位计划安排的准确性,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定准目标效率、设备资源,既能提高生产组织的前瞻性,又能为兑现完船计划提供可靠保障。
2月2日,“长标”轮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该船甲板高度有8-9层箱高,为此,码头将该船舶安排在82-83泊位,以便发挥该泊位桥吊起升高度高、双吊具装卸的优势。最终,在该泊位作业的“长标”轮以247.7自然箱/小时刷新了该线的最高船时效率。
找准堆场平衡点
动态调整提效率
今年以来,在码头作业高峰时段,堆场收发箱作业效率高达每小时300自然箱,效率不断攀升,却没有越忙越乱,背后原因何在?
记者获悉,在实际的堆场计划中,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会根据天气、市场货量和货物结构、节假日、商务政策等因素,对前沿堆场进行动态调整,控制成本,提升效率。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青岛口岸冻柜盘存居高不下,冻柜插头利用率高达92%,但干货堆场利用率始终徘徊在68%左右,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决定调整一冻柜箱区,新增192个插头,主动化解冻柜场地饱和问题。
船舶配载精细化
停泊时间再压缩
为了给船公司服好务,不断压缩船舶在泊停留时间,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在桥吊作业路安排、重点舱消减和作业衔接三个方面做细文章,持续提高船舶配载的精细化水平。
2月3日,“地中海莱妮”轮携带17012.75自然箱的作业量靠泊QQCT三期码头,按照该航线以往船时效率,预计2月5日18时离泊,但由于该船需要赶高潮水离泊,倘若赶不上5日清晨的高潮水,将拖后十几个小时开船,严重影响船公司班期准确性。
为此,当班计划员直接联系船公司预配中心,调整重点舱,采取“重进重出”、双40尺吊具作业的操作模式,克服特种箱作业多等困难,以274.37自然箱/小时的该航线最高船时效率,提前12个小时完成了离泊计划。
下一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将持续提升精细化操作水平,用最高效、更优质的服务水平为港口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提速、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