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精准聚焦创新发展,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上示范引领

厚植创新“沃土”,打造科创高地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记者 张静 摄

  青岛海尔洗碗机车间内的智能机械设备。 □记者 王雪 摄

  □本报记者 王雪
  2月20日,区第二次党代会开幕,在区委报告中“创新”一词高频出现,凸显了其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凝聚校城融合力”“释放人才创造力”“提升金融支撑力”……一项项任务举措,全方位、各领域、广覆盖,推动“创新”站上“C位”,挑起引领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大梁。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最大增量。区第二次党代会对“创新”的高度关注,引发代表们热烈讨论,新区各界人士也纷纷对报告中的“创新”话题展开热议。
  推进校城融合,激活企业活力
  “你永远可以相信西海岸!”在第四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陈相宇代表的发言掷地有声。来自民营企业的他,亲自见证了五年来西海岸新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向前,对西海岸的下一个五年无比期待。
  作为民营企业的一份子,陈相宇代表格外关注报告中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留下高校人才、加速成果转化,落脚点都精准聚焦在创新发展上。”陈相宇代表感慨道,区委报告全文突出抓创新,这对于企业来讲,就更要把创新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
  “要想全面创新,报告中提出的‘凝聚校城融合力’至为重要。”陈相宇代表认为,这为西海岸企业下一步扩大校企合作和人才引进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更好地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校企合作,一是建立在人才合作上,二是建立在相关业务的合作上,这都大大增强了我们企业的发展信心。”满怀信心的同时,陈相宇代表也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要对区委报告进行深入学习,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大胆开拓创新,实现自身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校城融合的主力,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师生在会场之外密切关注着此次党代会进展,并认真了解区委报告相关内容。
  “区委报告在精准聚焦创新发展方面,提到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凝聚校城融合力,秉持驻区高校与新区融合发展理念,健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打造环高校经济圈。”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教务师资部教师孙永坤表示,这体现了新区对高校基础研究的重视,作为新区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十分振奋。
  提升科创能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又把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作为“十大创新”之首。
  “也就是说,要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臧文科代表一语中的。谈及自己关注的领域,他积极地与其他代表分享着自己的观点:创新策源力,指的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它是“从0到1”的首创,是“无中生有”的质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构建高效能融合的“一核两湾两廊多园”创新格局;推动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支持企业和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8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1%;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翻番增长……报告中对“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描绘的新蓝图,让臧文科代表“浑身充满干劲儿”。
  与臧文科代表一样关注着“科技创新”的,还有在会场外的经控集团转型升级研究院负责人于长虹。
  “新区精准聚焦科技创新,提出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上示范引领的目标,意味着新区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先进制造技术,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作为一名企业科研工作者,于长虹备受鼓舞。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今年1月,经控集团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共建了智能新能源动力工程实验室和海洋智慧新能源实验室。“接下来,我们将按照‘高水平、有特色、区域化’的融合创新发展思路,聚焦前沿技术与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具备新区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集聚一体化平台,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于长虹说。
  强化金融支撑,服务创新发展
  在第三代表团,郝永明代表就区委报告“精准聚焦创新发展”中如何提升金融支撑力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一上来,郝永明代表就点明了金融之于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活跃的金融市场、畅通的融资渠道和良好的金融环境是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期间,金融要如何发展才能为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撑力?”郝永明代表将大家的目光集聚到区委报告中“提升金融支撑力”的位置:强力推进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强化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围绕新区未来五年的规划,除了打造绿色金融中心,还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郝永明代表分析道,打通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之间的信息通道,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一环。比如,在功能区、镇街和区直部门之间达成共识,搭建一个金融服务企业的网络,直接摸排企业的金融需求。
  在报告对于“创新”的论述中,唐岛湾金融科创区被重点提及。“报告为我们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指挥部产业促进部负责人相龙伟表示,“未来,我们将按照报告规划,精准聚焦创新发展,搭建‘金融+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平台,推动‘金融科技’垂直崛起,不断注入金融科技的创新活力,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上示范引领。”
  【报告精读】
  ●创新是新区发展的基因。要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决胜未来。我们一定要把新区建设成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