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薛家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主任袁暖霞奋战在防疫一线

“疫情不退,我不退”


  袁暖霞(左)指导同事穿防护服。

  袁暖霞吃住在医院。
  □本报记者 陈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用实际行动为新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健康安全防线。疫情面前,他们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家人眼中,他们又是最叫人牵挂的儿女、父母。面对疫情,他们选择逆向而行。薛家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主任袁暖霞就是“白衣逆行者”中的一员。

  谨记责任
  以院为家奋战防疫一线
  “核对采样物品是否齐全”“防护服袖口要封好”“防护面罩戴正”……
  3月7日早上7时,薛家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主任袁暖霞对正在准备入户进行核酸采样的同事叮嘱道。看着她精神饱满的样子,很难相信她前一晚忙了一个通宵。
  连日来,袁暖霞带领同科室的8名医务人员与薛家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家医团队组成梯队,划分片区,24小时轮班出动,开展相关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每一次入户核酸采样,袁暖霞都会亲自检查入户采样需携带的物品、协助入户人员穿脱防护服。
  同事出发后,她又忙着准备消毒用品、配消毒液、准备装医疗废物的袋子。准备妥当后,她又疾步走回办公室,拿起电话协调各核酸采样点的人员调配,并拟定名单、调度小组……
  为了能更高效更迅速做出反应,袁暖霞将“家”搬到了办公室,吃住都在医院。工位就是她的工作台、餐桌,办公室里那张1.2米长的沙发则是她的床。
  说起连轴转的辛苦,袁暖霞摆摆手:“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疫情不退,我不退。”

  前进动力
  市民送暖宝宝暖身暖心
  在袁暖霞的带动和感染下,同事们纷纷放弃休假,与她一起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在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中,袁暖霞俨然是“大家长”。
  面对连轴转的袁暖霞,同事们心疼不已,纷纷表示要接替她,让她休息,可每一次都遭到拒绝。趁着大家吃饭的工夫,她配好了消毒液;大家夜里休息时,她提前备好第二天所需物品。
  “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是袁暖霞的口头禅。穿好防护服,提上转运箱,疾步快行已经成为了她的肌肉记忆。
  在一次执行核酸检测任务的过程中,一名同事累得倒下了,袁暖霞知情后主动请缨前去帮忙。由于核酸检测点24小时向市民开放,初春时节昼夜温差又大,使得袁暖霞在夜里工作时,手脚很快就被冻得冰凉,她和检测点的医务人员只能站起来快走几步暖身。这一幕恰巧被一位前来检测的市民看在了眼里。第二天,这位市民便送来了两大包暖宝宝。
  “看到那两包暖宝宝的时候,我非常感动。”袁暖霞说,“市民的理解与信任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亲友支持
  无后顾之忧守健康防线
  “妈妈多喝水,好好照顾自己”“我是小锦鲤,我给妈妈加油”……袁暖霞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用简单朴实的言语,将对妈妈的关心透过手机屏幕传递过来,袁暖霞看后眼眶泛红——她已经一周没回过家、没见到孩子了。
  “老二在上幼儿园,原本是最黏我的一个,没想到现在也能独立。”袁暖霞说,最惊喜的还是上初中的儿子,当她告诉儿子自己要去一线时,儿子抱住她说,“妈妈放心去,家里有我。”
  打那时起,袁暖霞的儿子每天会把作业计划和完成情况拍照发给她,还会给妹妹做她爱吃的煎鸡蛋,也会提醒妈妈按时吃饭。“这会儿才意识到,孩子突然间就长大了,也能独当一面了。”袁暖霞说。
  袁暖霞告诉记者,不仅是家里人,朋友也非常支持她。在得知她忙于一线工作的时候,朋友主动担起了接送袁暖霞两个孩子的责任,并表示“安心工作,其他的交给我。”
  “入职时的誓言、市民的信任、家人朋友的理解与支持都化为绵绵不断的动力,激励着我不断前行。”袁暖霞说,她将和同事们一起,手挽手筑起新区人民的健康防线。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