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老酒厂迸发提质转型新能量

青岛琅琊台集团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健康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走在前列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提起琅琊台,在西海岸几乎无人不知。琅琊台的71°小琅高、70°原酒,高而不烈,开创了我国纯粮酿造超高度白酒的先河;30°长生、29°红梅,低而不淡,填补了我国纯粮酿造低度白酒的空白。多年来,琅琊台酒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赞誉和厚爱,市场发展迅速。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家大家心目中的传统白酒企业,早已在转型升级中发展成为一家集酒水产业、海洋生物健康产业、有机酸产业、胶原蛋白肽产业等八大产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高地

  青岛琅琊台集团是以酒类产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国纯粮酿酒方面填补了多项空白,琅琊台酒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赞誉和厚爱,市场发展迅速。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集团也在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2004年,科海工业园万吨精制衣康酸项目开工建设,次年,万吨葡萄糖酸钠项目顺利竣工投产,拉开了琅琊台集团转型发展的大幕,也进一步确立了琅琊台集团在微生物发酵领域的优势主导地位,奠定了青岛琅琊台集团有机酸产销量世界第一的领军地位。
  优异的成绩没有让琅琊台人停止前进的脚步。2011年,科海工业园南侧还是一片茂密的林地,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实则蕴含着琅琊台集团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今,一座现代化的微生物循环经济健康产业园已在此处崛起。
  2013年4月,琅琊台集团微生物循环经济健康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当年11月份,一期健康白酒生产车间投产运行,产出第一锅原酒,琅琊台正式形成南北两大原酒基地并立格局。今天,万吨粮仓、自动化的粉碎设备、制曲车间、酿酒车间、储酒楼……纷纷拔地而起,老酒厂飘出新酒香,又是一场“醉美”的味觉盛宴。

  做大品牌,严抓质量标准

  琅琊台品牌的发展壮大,不仅得益于琅琊台人勇于变革的发展眼光,更在于对“标准”的严苛遵循。
  根据“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快‘山东标准’建设,更积极地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的部署要求,琅琊台集团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
  琅琊台集团主动学习国外DHA藻油、DHA微囊粉、小球藻、叶酸等技术标准及检验方法,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此外,集团专业人员还收集整理了多个国家地区的酒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创新公司标准体系和操作工艺,顺利完成了苹果酒、预调酒、壳寡糖酒的标准备案工作,把集团的标准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口碑着眼于细微,成就于品质。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稳定而良好的产品质量,本身就是一面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谁要砸琅琊台的品牌,就砸谁的饭碗。”这句话深深印在每一位琅琊台人心中。为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自2014年开始,集团把每年10月定为产品质量月,10月10日定为产品质量日。每年质量月期间,组织对各部门工作质量、产品质量进行现场观摩、评比交流,推动集团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

  转方式调结构,让琅琊台集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科技创新,则为集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企业必须要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琅琊台人保持创新激情的“源泉活水”。近年来,琅琊台集团相继组建了白酒研究所、果酒研究所、科海生物研究所、海洋微藻研究所四大研究所,相继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8项、国家产业振兴计划项目6项,完成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12项,申请发明专利92项。集团成功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建了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全新高度。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琅琊台集团加强聚才引智,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先后与中科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健康产业联合研发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岛产学研中试基地等协同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实现了科技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