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尧墩台传说

戴家尧墩台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新
在原理务关镇(现大村镇)戴家尧村西,有一座明代筑建的高大墩台,台高约二十米,围长几百米。台上台下,青松翠柏,郁郁葱葱,古老神秘。当地人把它叫做“大古墩”,也叫做“娘娘坟”。
一座用黄土堆砌的墩台,怎么会叫“娘娘坟”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小在戴家尧村长大、现在青岛佳家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的王青林先生给我讲述了这样一段传说故事。
明初,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征服天下后,按照历代封建王朝的礼制,把长子朱标定为太子,可这太子没有当皇帝的命,还未等接到父皇的班,就一命呜呼。朱皇帝疼爱长子,便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指定为新的储君,这引起了其他皇子的不满,特别是志向高远的四子燕王朱棣,更是相当愤懑。
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称明惠宗,后世也称建文帝。他登基后实施新政,其中一项就是削藩撤王,这引发他的叔公们极力反对,在北京的四皇叔朱棣更是发动“靖难之役”,挥军一路南下,直逼当时的皇都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朱允炆虽是正统皇帝,却不是久经沙场、练就了铁腕手段的朱棣的对手。眼看皇宫就要被攻破,朱允炆让大臣搬出了皇爷爷留下的锦盒秘籍,原来先帝早已料到会有今天——皇孙,你应该这么办!
按照皇爷爷留下的秘籍所述,朱允炆在皇宫放了一把熊熊大火,自己假扮成僧人,带着九个贴身随从从密道逃出了金陵城。数千王公大臣、宫女太监,则有的葬身火海,有的被朱棣捕杀,凄惨无比。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皇后马氏也非等闲之辈,其乃大明光禄少卿马奎的女儿。在掩护丈夫假扮僧人逃出皇宫后,马皇后命几个太监和宫女假扮皇帝和自己及太子留在皇宫(假扮者后来均被烧死),她和太子则在几名贴身护卫和一名管姓内大臣的保护下也从密道成功逃出。当时,朱允炆带人沿长江逆水而上,逃到云贵川一带,马皇后则沿长江乘船顺水而下,漂泊到海上。于是便有了朱棣大军攻下皇宫后,发现皇帝朱允炆、皇后马氏、太子均已被烧死的假象。
话说马皇后养尊处优惯了,经此大劫又惊又吓,加之在船上日晒雨淋、劳顿困乏,不久便凤体嶙峋。她每日愁眉不展:来路是皇宫,归去在何方?
护卫马皇后出宫的管姓内大臣对她说:“臣等曾去过山东沿海一带的盐检司衙门巡视过盐务,其中有个叫信阳的盐检司,是专门为皇上和娘娘们采办胭脂粉收盐银的,我们不妨去那儿安身避祸。那边离都城遥远,且百姓都是洪武二年移民过去的,受过先皇的恩惠,定能好生接待我们。”面对眼前窘况,马皇后只能无奈答应。
就在渡船漂到黄家塘湾吉水河口的空当,也就是今天的吉利河、白马河入海口,已经奄奄一息的马皇后对那名管姓内大臣和几个护卫说:“本宫怕是不行了。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凤凰在我的头上飞舞,并落在一个双十字路口的地方,想必那就是本宫的归宿了。本宫死后就选一个凤凰落脚的十字路口安葬吧!不要立碑,免得被朱棣老贼发现,挫骨扬灰。”说完,凤眼一闭,含泪归天。
说也神奇,就在马皇后闭眼之时,一只凤凰飞落在船桅杆上,不一会儿又飞起,管姓内大臣和护卫们赶紧摇船跟随,沿着吉水河一路向北,凤凰落下又飞起,似乎在等候这艘载着马皇后的渡船。一直飞到吉水村(现为戴家尧村)西坡上,就再也不走了。管姓内大臣下船查看,发现凤凰落脚的前面正是两条十字路口,看来这就是神明托梦给皇后娘娘所说的地方了。于是,没有墓碑、没有鼓乐,只有一堆黄土,25岁的大明皇后马娘娘就静静安葬在了这吉水河畔。
关于这座“娘娘坟”,王先生告诉我:“‘娘娘坟’西北三里有个亮马村,传说也是根据马娘娘的姓得来的;‘娘娘坟’东北三里,有个管家茔村,传说是护卫马娘娘的那位管姓内大臣,为了守护马娘娘的坟墓而在此住下建的村;在‘娘娘坟’的东南、西南各三里地的地方,分别有东十字路村和西十字路村;沿着黄家塘湾吉水河入海口向北,还有一个凤墩村,一个凤凰庄村,那就是当时凤凰曾停留落脚过的地方……”
王先生表示:“马娘娘死后葬在这里,她的灵魂一直护佑着当地百姓。穷人家每逢过年过节或红白喜事,家里盘碟碗筷不够用时,只要到‘娘娘坟’前烧纸、磕头,就会有一套金色的碗具出现在眼前。但用完必须马上归还,否则借不到第二次。曾有临近村的一位苗姓人家借了金碗具后一时贪心,不曾归还,后来这家人便成了‘绝户’。”
王先生还讲了一个故事。以前,戴家尧村有几十座烧制泥陶的窑口,日产成千上万件泥陶,引得周边十里八乡的商贩都来做生意。这一日,一个外地老头肩挑一担豆油,前往戴家尧村卖油,眼看就要到村口了,却怎么也走不动,便放下担子,靠在墩台上歇息,不知不觉他迷迷糊糊睡了过去。梦中忽然听到一个女人说“灯里快没油了!”老头睁眼一瞧,我的个天!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房子,厅堂瓦舍,金碧辉煌,光吊在房顶上的灯盏,每个就有面盆大小!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正倚靠在庭前的立柱上向外张望。老头赶紧从油挑子里舀起油添到每个灯盏里,可用完一挑子油也没添满全部灯盏。美丽的姑娘感激地端出一瓢豆子送给老头,老头再三推辞,终拗不过姑娘,只好抓了一把放进油篓里。等回家打开油篓一看,却见满篓金光——原来里面装的是金豆子!
卖油老头跟老伴商量:“这么贵重的东西,咱不能要,该还回去。”第二天,老头又来到昨晚歇脚的地方,可眼前哪里还有什么厅堂瓦舍,只有一个大大的黄土堆。
还有人说,“娘娘坟”里有宝贝,金床、金盆、金碗、金香炉等数不胜数,但是谁也打不开。一次,一个南方老道士巡游到这里,看过了“娘娘坟”,在理务关换官文的时候对着关衙主事说:“要开‘娘娘坟’,十儿一百孙。如果掺了假,必定遭天煞!”这关衙主事一心想打开这“娘娘坟”获取宝物,就一妻九妾地纳娶,为的是早日生出十个儿子。可他只得到了九个儿子,妻妾们怎么也生不出第十个儿子。主事大太太想了一个主意,跟主事说:“咱不是还有一个女婿吗?”
于是,这一日,主事带着自己的一妻九妾、九儿一婿,浩浩荡荡地开向了“娘娘坟”,除了看热闹的女人外,一家人可谓齐心协力,不一会儿就挖开了坟顶,看到了马皇后的金棺,棺盖上还立着一座二尺高的金香炉。主事赶紧套上绳索,想把这第一件宝物抬上来,可爷们十几人抬这香炉,比抬一个石碾都沉。
眼看香炉抬离了棺材,主事的二太太喊一句:“他姐夫你多用点劲啊,到时候你们可是分双份的!”只这一句,就见天空晴天霹雳,顷刻间乌云盖顶,昏天黑地。接踵而来的狂风暴雨中,刚打开没多久的“娘娘坟”又徐徐合上……
传说只是传说。2001年,这座墩台被盗墓贼用挤压爆破的方式从台顶炸开,村里一位丁姓村民发现后汇报给村里,村里又逐级上报镇、市(原胶南市)的文物部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经过实地调查后,最终确定为这是一座古代的烽火台,并于2015年被省文物部门确定为省级保护文物。
一带东流当复阙,筑台相望水云间。当地的乡民宁愿相信这是传说中的“娘娘坟”,也不肯相信这是一座用于传递敌情的狼烟烽火台。如果这个古老的墩台确是一座“娘娘坟”,那也只能是“独留青冢向黄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