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新时代改革发展火热实践 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西海岸新区各镇街掀起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热潮
□本报记者 谭宁 张静 丁霞
新蓝图确立新目标,新征程赋予新使命。4月11日,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闭幕,西海岸新区各镇街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热潮。大家表示,要履职尽责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投身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坚决担负起落实国家战略之责、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责、改善民生之责、管党治党之责,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扛旗争先、奋进跨越,努力把市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长江路街道>>
打造城市经济高地
树立民生服务标杆
作为西海岸新区核心主城区,长江路街道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踔厉奋发、担当作为,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奋勇开新局。
一是在打造过硬基层组织上下功夫。按照“党的建设全面提质”要求,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将党建引领落实到每一处网格、每一个小区、每一栋楼宇。统筹谋划楼宇、商圈等新兴领域党建,打造新时代基层党建的“新区样板”“青岛样板”。二是在打造城市经济高地上下功夫。力争年内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市场主体突破7.5万家,营造“大树参天、绿草成荫”的企业生态环境。三是在打造幸福宜居城市上下功夫。按照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部署要求,在老城区
重点抓治理、抓提升,在新城区重点促开放、增活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就业和生活。四是在打造民生服务标杆上下功夫。在40个社区、237个住宅小区广泛推行“红色物业”“公益银行”等治理新模式,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的“服务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海青镇>>
抢抓发展机遇
推动乡村振兴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海青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创新突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落实“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为抓手,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着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实现项目多点开花,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二是聚焦产业创新发展,持续释放富民红利,实施茶叶产业强链行动,推动茶叶实现深加工;三是用心用情共建共享,大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深化“真情里”为民服务品牌;四是聚焦环境提升,加快建设更多更优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五是深入推动“茶旅、文旅、农旅”三旅融合发展,全力叫响“北域江南、茶韵小镇”的旅游品牌。
黄岛街道>>
实施“六大工程”
提升幸福指数
黄岛街道将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建设活力平安宜居幸福“新黄岛”为目标,凝心聚力抓落实,担当作为谋发展。
一是实施“引领工程”“活力工程”,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紧盯重点项目服务保障、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确保全年经济平稳运行;二是实施“宜居工程”“洁净工程”,全力推进幸福小镇-岛外九社区搬迁改造项目收尾,全力保障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地铁6号线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三是实施“平安工程”“民生工程”,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智慧海防”建设,推动刘公岛路农贸市场整治等一批安全整治工程,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薛家岛街道>>
兜实兜牢民生网络
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了未来五年青岛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薛家岛街道将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本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在辖区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一是优化街道发展结构。全力保障潍柴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平台优势,打好乡愁牌,通过走出去、市场化方式开展引资引税,全力推动税源涵养和财税增收工作落实。二是壮大社区经济总量。有针对性地制定经合社未来发展思路,充分盘活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让每一位居民共享发展“红利”。三是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动态完善“街道-社区-经合社”三级疫情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各级防控要求,抓实抓好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四是深化细化社会治理。全面铺开“您说,我办”微信新平台,利用民生在线活动等,倾听收集民声民意,进一步压减公众投诉
存量。五是兜实兜牢民生网络。尊重关爱退役军人,关心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服务。六是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碧海花园、滨海苑2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全力推进温山、吉山、马头山、大涧山山头公园建设,让居民群众生活环境更宜居、更生态。
滨海街道>>
以校城融合促进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我市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勾画了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近年来,滨海街道坚持以校城融合发展为主线,发挥大功能区开发建设主战场作用,为高校入驻清场土地近万亩,确保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8所新建高校开园办学、投入使用,城市面貌得到了大幅提升。
接下来,滨海街道将用足用好高校“金字招牌”,通过培育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专家智库等载体,引入科技创新型项目,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高校智力、街道治理的双边优势,联合开展治理创新,将高校志愿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切实提高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紧紧围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主题,坚持以服务保障高校发展为主线,实施科技赋能、人才赋能计划,担当作为,融合创新,以校城融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