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王台古城墙:斑驳旧影诉说沧桑巨变


  王台古城墙。(资料照片)

  东城门靖海门。(资料照片)

  南城门。(资料照片)
  □ 庄素珍
  1995年3月春花初绽时,沉睡了百余年的王台古城墙遗址在机器的轰鸣中应声倒下。这段300余米的古城墙虽短,却极具风貌特色,它见证了王台历史进程的漫长岁月,承载着古镇发展的变迁,也珍藏着王台人的记忆。历史在刹那间无可言说,留给后人的唯有敬畏之情。

  壹
  一座古城墙护住一方安宁

  王台古城墙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那时的王台,千年古镇水陆并连,商贾店铺林立,有240余家,东庙(准提庵)设戏楼,一年一度的庙会人山人海。当地以农促商,农商结合,经济繁荣昌盛。胶州首富孙立川花白银万两,在王台中心地段建起了“广顺当铺”,典当十分红火,曾红极一时。不料没多久,当铺遭遇东捻军(长毛军)的哄抢,虽勉强保住,却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后来干脆关店歇业。
  王台当时属于胶州南乡重镇,胶州府得知此事后,决议仿胶州城池图样建护城墙,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城墙建设采用“各村住处分段起建,再形成合围”的方式。当时没有机械设备,全靠民众齐心协力建设。日复一日,在村民们洒下的辛勤汗水中,城墙历时两年多终于建成。
  古城墙是用黄土、石灰和糯米浆搅拌夯成的,非常坚固。全长10余里,宽1.5米,高6米,设四城门,城门东西两边各建有垛口12处,护城河深2米,宽3米。
  同治元年城门开始通行,城墙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城墙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为古镇增添了新的风韵,更阻止了东捻军的抢掠。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再次腾飞。
  这时,黄县巨富丁百万之女丁翠莲盘下广顺当铺,重新开设“天有当铺”,又花白银万两修建观音堂和暗道,并在城门墙上立旗杆、挂横幅进行宣传,典当生意兴隆,当铺二度腾飞。一年两次的山会也是人流如织。当铺和东庙戏楼相得益彰,推动了王台文化经济蓬勃发展。

  贰
  信息集中地和观光好去处
  城墙也是发布重要信息的场所,“晚上小心火烛”“雨汛期注意排水清沟”的提醒,“开社仓放粮”的通知,都是在城墙上发布的。再后来,谁家出了秀才、举人,会胸戴大红花,在城墙上走一番;谁家添了儿子、娶了俊媳妇,要背着在城墙上小跑一圈。于是,人们对城墙的翘盼,又多了一份温情和希冀。
  我家门前七八米处就是古城墙,近水楼台先得月,父亲常去城墙处看里外景致,乐此不疲。
  城墙南城门安全门是军事重地,城门昼开夜关都有定时,设房堂供自卫团的人员管理守护,巡逻治安井然有序。春天在南城墙上远眺,珠山巍峨,双珠嵌云。环视四野,丘陵起伏,绿树葱郁,云淡风轻。春雨如丝,飘忽若虚,若有若无的雨声令人心旷神怡。
  东城门靖海门设早市,东庙戏楼在开庙会时总有唱戏的进行表演,这里是商贾繁荣之地,也是人们衣食住行的希望之地。夏天站在东城门上东望,山光海色尽收眼底,东海如黛,赤霞万丈,令人心醉神迷。
  在西门平安门上西观,秋风起时,大片色彩斑斓的树叶漫天飞舞,在冷风里摇曳旋转,最后随着巨洋河里的水流一起奔向远方。南飞的大雁在空中排成“人”字,齐整地飞翔,西下的斜阳带走了秋叶的金黄,也带走了大雁最后警觉的鸣叫。
  在北门同治门上远望,看峰峦迭起,冬雪皑皑,河遁树隐,草木银装素裹,万物一色。北“艾山”山上奇峰异石颇多,“双耳争奇”更为突出,它们诉说着多少往事,更改了多少情怀。

  叁
  人民翻身得解放的见证者
  民国时,王台有了教堂,传教士用手里的二手照相机定格了王台城墙的许多历史瞬间,逢庙会、山会和集市日,人们纷纷驻足照片前,欣赏、谈论,生活又平添了几分乐趣。
  1927年11月,王台及附近组织大刀会9000余人武装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他们趁早晨开城门之际,冲进城门,英勇战斗。城墙上,民众高喊着“打官府横征暴敛,抗捐税苛政,打土豪劣绅,大刀会来做主”的口号鼓舞士气。经过艰苦的抗争,土豪劣绅和封建军阀的反动气焰被沉重打击,百姓生命财产安然无恙。
  共产党高密县委傅书堂派胶县宋家屯党支部委员宋国瑞和管宗学出面,成立由5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组织土地革命,在城墙上播撒“农民翻身做主,耕田农有”的革命火种。“民众揭竿谁为主,前进路上党旗红”,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与王台百姓“亲密接触”。
  王台中村人韩文友司令带警卫兵在各城门上讲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用新思想新文化给百姓带来了民主和平的曙光。他还捐校舍建立了胶州王台第二公立小学,回馈家乡,备受赞扬。
  1938年2月,日本军队占领了王台,他们在四城门垛口处架起大炮和机关枪,俯视四野,滥杀无辜,四处掠夺财产和矿产资源,当地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1945年8月20日,枪炮声响了一夜,城墙上留下了无数弹孔痕迹。经过不懈抗争,王台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
  如今的王台,从千年古镇走向了产业新城,发展日新月异。而在当地百姓的心里,却依旧保留着一份对古城墙的思念和感怀。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