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前提下,文旅企业积极创新文旅产品丰富旅游体验
西海岸文旅市场有序恢复

游客在杨家山里黄泥巷踏青赏景。□记者 王培珂 摄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韩智慧
进入四月份以来,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旅游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旅市场有序开放,积极引导文旅企业创新春季文旅产品,丰富游客体验,文旅市场有序恢复。清明小长假期间,新区踏青赏花、亲子游玩等周边游、微度假等内容备受青睐,共接待游客约22万人次,同比增长22.7%。
围绕春季旅游特点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四月的西海岸,万木葱茏,花蕾满枝……恰在此时,新区的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开始展露一年中最不容错过的“芳容”。
漫步唐岛湾畔蓝湾绿道,一幅海天相接、云浪共舞的生态画卷美不胜收,偶有鹭鸟俏立、海鸥翔集,游人如织,其乐融融。日前,两只黑天鹅在这里“安家落户”,并陆续繁衍了五只天鹅宝宝,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之前因为疫情一直宅在家里,现在出来骑骑车、赏赏花,看看绿色,放松身心,感觉非常好。”新区骑行爱好者薛先生说。
无独有偶,在灵山湾星海滩公园,每逢周末,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便仿佛雨后蘑菇般从草坪、沙滩上支起,市民游客踏青、赏花、放风筝、赶海,时尚现代的城市风貌与海滨景色融为一体,一副海滨城市惬意温润的度假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展现出春日的勃勃生机。
连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区文化和旅游部门鼓励文旅企业丰富产品供给,围绕赏花、采茶、踏青、亲子等春季旅游热点,推出“赏花+度假”“采茶+度假”“主题民宿”“春游赏花行”等系列产品,加强线上推广。其中,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融创阿朵小镇等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围绕赏花踏春、花样市集、诗意度假等主题,策划开展“蝶舞萤飞”科普互动、樱花美食集、潮流文创市集、国风演奏会、汉服赏樱旅拍、春光飞花令等旅游体验及促销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春日美好时光。
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预约限流成为常态
“为保障游客安全舒适游览,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制度,游客需在景区官方微信或OTA平台上进行线上预约购票。”进入4月以来,大珠山景区杜鹃花、桃花、樱花等各类山花次第开放,满目春色扮靓了山野,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登高赏花、拍照留影,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进入景区前,游客需出示绿色健康码、14天内行程码,扫描青岛一码通、防火码,并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游客们十分配合防疫工作,自觉保持安全距离,入场秩序井然。”
与此同时,新区文博图等室内文化场馆已于4月5日开始陆续开放,室内旅游景区按照青岛市文旅局《关于有序恢复开放室内旅游景区的通知》精神,正在有序开放。
各类室内文化场馆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和室内旅游景区50%最大接待量要求,严格落实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一米线、戴口罩、测体温、实名登记等相关措施。
此外,区文化和旅游部门还将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节假日到重点景区现场值守,随时掌握景区运行、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游客承载量等情况。
拓展云上文旅阵地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画里有话”艺术云展厅、彩“云”朵朵云舞台线上展示平台,征集发布抗疫主题艺术展品、歌曲MV、舞蹈视频500余件(幅);
组织创作国家级非遗项目茂腔抗疫主题作品《春寒之后花满园》在各级媒体上宣传推广,播放量超过100万,入选青岛市抗疫正能量文艺作品;
组织创作歌曲《为你护航》《守护》被《人民日报》、“央视频”宣传报道……
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新区文化和旅游部门依托西海岸各类文博图文化阵地,借力云端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这一创新实践大大丰富了疫情防控“宅生活”,也为下一步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启示新思路、新方向。
清明假期期间,新区文化和旅游部门还举办了“话清明·承传统·忆先辈”直播课堂、清明时节诵读会、云展览等10余场清明线上文化活动,开通古籍数字文献等各类期刊、图书数字资源10万余册,点击量约10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