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出台方案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

劳动素养将成评优升学重要参考


  □本报记者 丁一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以下称方案),方案区分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将社会劳动体验与家务劳动贯穿全过程,使学生尊重劳动,感受劳动创造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
  设立劳动必修课
  每周至少一课时
  根据方案,新区将统筹课时安排,优化学校课程设置,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学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
  方案鼓励学校根据现有资源开设田园、烹饪、维修等特色劳动教育项目,结合学生实际和校内外资源,开发学工学农、创意创新、生活体验等劳动教育特色校本课程。
  组织劳动实践周
  培养正确劳动观
  方案将组织劳动实践周(日)。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一周设为劳动实践周,开展至少1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小学以校内为主,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兼顾校内外,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每月确定一天设为劳动日,以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
  学校要在校园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美化、教室宿舍清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辟专门区域进行种植、养殖活动,设立“责任田”“微农场”。同时,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实践阵地,协调企业公司、工厂农场、高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利用新区现有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社会课堂、研学旅行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素养评价结果
  作为高中招生参考
  方案还要求,建立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制度,学校每学年组织1次,以展示促提高;建立劳动竞赛制度,各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树立劳动典型。
  依据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参考清单,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分学段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实践情况全面真实客观记入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或参考。改革考试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践和学生劳动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劳动价值观念和劳动实践能力的考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