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华鲁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工程一部副部长王洪勇——
扎根一线20载,炼就“金蓝领”

王洪勇在工地上操作挖掘机。
□本报记者 王培珂
他是全国金牌机械王争霸赛的“状元”,20多吨重的挖掘机在他的操作下如臂使指;他是公路工程建设和抢险救灾任务中的“急先锋”,能熟练操作挖掘机、装载机等十多种机械设备……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市华鲁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工程一部副部长王洪勇。
2001年,中专毕业的王洪勇来到华鲁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挖掘机学徒工。他白天在挖掘机驾驶室看师傅如何操作,晚上仔细研究操作手册,很快就吃透了相关理论。随后,王洪勇按照操作规程勤学苦练。由于挖掘机上没有空调,夏天练习时,汗水和着尘土粘在他的脸上身上,别人问他累不累,他回答:“只要能学好技术,把活干好,再累也值!”
2009年,王洪勇以山东省技能竞赛预选赛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厦工杯”筑养路机械操作手技能竞赛,并凭借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获得竞赛第二名的好成绩,还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9年底,王洪勇作为全国顶尖的机械操作手之一,走进中央电视台《状元360》栏目组,与其他5名挖掘机、装载机操作手进行了金牌机械王争霸赛的对决,他凭借过硬实力最终获得“状元360金牌机械王”称号。成为挖掘机操作员“状元”后,王洪勇并不满足,又相继学会了装载机、叉车等十多种机械设备的驾驶操作,成为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的“多面手”。
2013年,王洪勇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青岛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表现得非常淡然,每天依旧提前半小时上班,检修机械,确保设备运行万无一失。据了解,20年来由王洪勇负责的设备从未发生过责任事故。
在领导的支持下,王洪勇在设备部挑选了5名设备操作手成立“洪勇班组”,大家一起学习新技能、解决施工难题,并总结出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点一线”挖掘方法。工作中,哪个工程有需要,“洪勇班组”就会出现在哪里。滨海大道施工时,15公里的边沟边坡要求在一个月内整理完成。对此,王洪勇带领班组改装了异形铲斗,边坡边沟一铲成型,仅用15天就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在他的带动下,同事们也斗志昂扬,设备部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公司前列。
在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里,王洪勇尽职尽责,奉献青春,并坦然面对取得的成绩,将其作为新起点激励自己脚踏实地走好未来的路,谱写出了属于他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