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工业上楼”:向天空要效益

◆中德生态园首个示范项目创芯汇正式竣工,即将交付投用◆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项目(创芯汇)竣工。
  □本报记者 刘腾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引擎。随着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以“新技术、新理念、新经济”为引领,中德生态园生命健康、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加速崛起。如何在迅速扩张的产业规模下,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园区给出了解决方案。
  日前,中德生态园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项目(创芯汇)正式竣工,标志着园区首个“工业上楼”示范项目具备投入使用条件,即将交付投用。

  为什么要“工业上楼”

  在城市增量土地逐渐减少,用地成本不断攀升,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工业上楼”作为一种产业空间创新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工业企业在单层厂房的生产加工,而是通过建造多层厂房,来满足企业的生产和制造活动。
  2020年5月,西海岸新区首批5个高层工业楼宇项目集中开工,中德生态园的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该项目位于中德生态园15号线以北、红石崖11号线以东,拟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和新型电子产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总部于一体的服务型研、创、试、办公园区。立足于产业和企业发展,创新产品设计,以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等服务和研发设计为主导产业,项目将构筑企业生产、研发、中试、配套、办公等全生态链。
  作为中德生态园推进“工业上楼”,培育“都市型工业”新业态的示范项目,投入使用后不仅将加速中德生态园电子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和集聚,还将有效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
中德生态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也是中德生态园加快工业楼宇经济发展、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的一次有益尝试,这将对园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产业升级改造、实现产城融合产生重要意义。”

  如何实现“工业上楼”

  受限于高层楼宇的承重等因素,“工业上楼”企业多为生产设备较轻、生产过程噪音与污染较小的高端制造业,如微电子、精密仪器、生命健康等,这些也正是中德生态园的产业发展导向。
为实现科创型制造企业的“工业上楼”,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将实现“你的上下游就在隔壁”“你的工作和生活就在院里”的社区化体验作为目标。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建有2栋产业大厦、1栋配套用房。显而易见,这个占地原本只有2.2万平方米的产业园,通过向上“生长”,总建筑面积拓展到了7.8万平方米。
为实现企业“上楼”需求,项目多层厂房2栋产业大厦层数均达到11层,并设计不同的层高和荷载。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项目负责人尹士峰介绍说:“2栋产业大厦分别为2号楼和3号楼,2号楼单层面积约1760平方米,首层层高为5.6米,二层起层高为4.2米,荷载为400公斤/平方米;3号楼单层面积约3700平方米,首层层高为5.6米,二层起层高为4.2米,荷载为400公斤/平方米,配备6部1吨客梯,3部2吨货梯。这意味着产业大厦完全可以满足企业工作人员办公需要和企业仓储需求。”
除了产业大厦外,1栋配套用房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项目功能,满足入园企业多元化服务需求。13层的配套用房在1、2层设有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智能餐厅、咖啡厅、便利店、共享会议室等完善配套,3-13层为人才公寓,面积区间70-98平方米不等,可以满足企业员工不同的住宿需求。

  服务加速“工业上楼”

企业满意度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中德生态园积极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联合验收”制度,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做到建设工程“联合验收”常态化,跑出项目审批服务加速度。
在了解到项目已基本具备验收条件后,中德生态园为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项目配备验收服务专员深入现场,提前介入“联合验收”,实现“专员对接、全程服务”,企业“零跑动”,服务“零距离”。
“项目早一天验收,我们就能早一天招商,企业就能早一天进场投入生产。”尹士峰表示,“联合验收让我们不用再跑各个验收部门,而是由中德生态园统一组织对项目进行验前辅导,仅用了2个工作日,中德生态园就顺利为项目出具了验收意见,让我们感受到了服务的速度和温度。”
未来,中德生态园“德e邦服务平台”将全面开启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项目的招商运营工作。入驻项目的企业将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享受西海岸新区有关工业、服务业、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更能享受青岛自贸片区和中德生态园给入驻企业带来的红利。
据了解,作为西海岸新区高层工业楼宇发展的试点项目和中德生态园内第一个可进行分割转移登记的工业项目,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项目的部分产业用房可以享受50年独立产权分割转让销售。这样一来,入驻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可以拥有物业产权,真正实现了企业在园区“安家”。
“项目产业用房可以灵活分割,最小面积300平方米,最大面积3700平方米,完全能够满足企业在各个时期的需求,也满足了市场上对于研发型企业小面积标准化工业厂房的需求。”尹士峰介绍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