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区人大工作新局面
区人大常委会机关

法治文化广场效果图。
2022年,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将牢牢抓住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条主线,聚焦“四个机关”建设,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守初心、担使命、善作为,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作出积极贡献。
推动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面发挥作用。立良法是促发展、保善治的基础。区人大常委会将秉持法治精神,全力打造“国字号”立法联系点。一是布网络。打造两处全国一流的区级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和两个法治文化广场,搭建23个“立法联系活动站”和75个社区“信息采集点”,在政府部门、功能区、律师事务所、高校、企业等设立立法联系单位,与三级工作网络相融合,形成多点布局、突出主线、全区统筹的网络体系,“原汁原味”收集基层声音,第一时间将立法诉求和意见建议反映到国家层面。二是强机制。着力推动工委(区委)《关于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发挥好立法联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搭建信息化会议系统,组建相对固定的立法联络员、信息员队伍。制定工作职责、台账和档案管理等20项制度,梳理70项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逐项推进落实,将联系点建设工作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使立法联系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全面开花”的工作格局。三是创特色。围绕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新区“一四四六”总体思路,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人大“刊网微视”融媒体平台,广泛运用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重点开展立法项目征集、修改论证等工作,梳理立法需求,反馈意见建议,全力打造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黄岛模式”。
推动人大代表智慧履职。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人大工作的基础在代表,活力在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将打造“导航进站、地图入家”新模式,构建联系群众、服务代表的“数字桥梁”。一是打造线上数字代表工作站。构建全天候、立体化工作网络,整合提标“线下”代表工作站,优化提升“线上”代表履职平台,主动从需求侧着眼,将各级代表工作站和代表信息全部上传“云平台”,与微信等自媒体相结合,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代表为民履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推行线上地图导航、线下地图查找。把“智慧人大”的理念融入代表履职平台的建设中,加强与地图平台的战略合作,将“线下”工作站和代表工作单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多维度大数据分析,形成“数据地图”,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多方互动”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实体平台和信息平台全面覆盖,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三是试点代表直播新场景。完善民主民意表达载体,不断拓展“三联系”广度,通过线上直播平台,打造“代表直播间”,围绕“一核引领、三点布局、智变融合、陆海统筹”产业规划,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主体培育、海洋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服务新区“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业”“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企业资产管理情况,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互动交流,通过“全天候联系”实现“全过程参与”,真正为代表履职插上“云翅膀”,让代表履职有态度、办理建议有力度、改善民生有温度,有效解决新区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