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灵山卫街道构建“红色物业”金字塔工程,探索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红色物业”奏响社区和谐曲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毕玉慧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小区物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破解物业服务企业“一家管”“管不了”“管不好”等难题,也成了基层镇街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灵山卫街道商业开发住宅小区人口已占到常住人口的75%,今年以来,街道深入构建“红色物业”金字塔工程,创新实施“一项行动、建设两个平台、落实三项激励”,推进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盘子”,补齐基层治理中小区物业管理的短板。

  “红色物业”破解难题

  “物业服务企业有市场主体和社会治理主体双重身份,仅依靠物业主管部门,难以找到有效管理的平衡点,这是难题之一。”灵山卫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孙庆军说,“同时,物业行业联合党支部‘空挂运行’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地存在,这是难题之二。”
  物业需要正确有效的统领,这不正是党支部的优势吗?思路一通,两个问题找到了互为答案的方向,灵山卫街道就此开始探索实施“红色物业”领航行动。
  据悉,街道梳理成立19家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全部实现物业企业党组织实体运行。同时,选出98名党建指导员,与小区物业进行“一对一”结对,破解物业党支部、党员“空挂”问题。
  在此基础上,灵山卫街道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制定党员主题党日项目领办制度,社区党委牵头制定社区服务项目,社区和物业联合领办小区矛盾调解、居民议事、志愿服务等多项便民实事,有效解决“联”而不“动”的问题,推动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互融互促。
  今年以来,党支部已联合物业服务企业解决居民身边问题1200余项。

  两个平台融合互促

  “以前碰到问题需逐级汇报,要耗费不少时间。现在有了专门的‘议事厅’,我们的问题可以‘桌面’推演。困扰我们小区居民多年的停车位问题,上个月就在‘议事厅’当场解决了。”灵山卫街道窝洛子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王建荣说。
  聚焦有些物业公司只充当“收费公司”的群众诟病,该街道以议事、办事为重点,打造“红色物业议事厅”与“基层治理共同体”两个平台。通过建立“红色物业议事厅”,将社区党委、街道物业办、业主委员会、物业党支部的力量联合起来,定期举行“多方会议”。制度建立以来,联席会议每月一次,停车位设置、水电网上缴费等十余项问题实现“桌面”化解。
  灵山卫街道通过红色物业党组织引领,搭建“基层治理共同体”。针对部分面临“脱管”风险的无物业小区,灵山卫街道创新推出“共享物业”策略。目前,辖内有实力的红色物业党支部,共“打包”零散“脱管”小区15个,街道同步按照“先兜底补差后提高标准”的指导思路,提供物业费兜底保障措施,投入24.6万元为农民公寓等小区进行提升改造。

  三项制度严督细评

  因过度依赖监督管理,考核激励措施不足,物业服务企业收费难和小区业主满意度低现象并存。对此,灵山卫街道设立物业管理基金、完善物业服务星级评定、建立物业“红黑榜”三项制度。
  管理基金由奖励金、补助金和党建工作经费三部分组成,旨在充分激发物业服务企业的积极性;灵山卫街道出台“五星级物业服务管理标准”,实施“一专三核”考核机制,目前,星光岛万象美物业已获“五星认证”,评树物业服务示范项目3个、精品项目5个、优秀项目16个;物业“红黑榜”制度每季度更新一次,对考核成绩连续3个季度低于60分的物业企业,上报计入山东省物业服务企业不良信用信息,劝退管理项目,并通报至业主委员会,启动重新聘任物业服务企业程序。
  自实施“红色物业”工程以来,街道物业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居民的满意度明显增强。“通过实施‘红色物业’工程,街道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将城市管理‘内循环’升级为基层治理‘大循环’,构建起全民参与、多元共治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新格局。”灵山卫街道党工委书记薛山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