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打造海洋国际合作“晴雨表”“风向标”

◆聚焦海洋产业、科技、港口等领域,国际化水平更高,专业化程度更强
◆论坛期间将成立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计划发布一批公共服务产品

  □本报记者 王雪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6月17日下午,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届论坛将于6月21日至23日在西海岸新区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一对一”精准对接,开展靶向招才招商;结合联合国“海洋十年”七大愿景,分论坛内容更丰富;海博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办展模式,形式更新颖;计划发布一批公共服务产品,打造海洋国际合作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本届论坛都有哪些亮点?本报记者带你先睹为快。

  打造金字招牌>> 深化海洋领域多层次务实合作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是2013年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倡导设立的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平台。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平台总部。
  发布会上,山东省海洋局海洋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武云凌表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自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在自然资源部、省政府的领导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自然资源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平台建设,2015年12月,成立了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工作组,青岛市设立专门机构具体承接和保障平台建设工作。2016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与自然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签署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共建协议,制定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规划(2016-2020)》和《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二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平台永久性会址和标志性建筑——青岛世界博览城建成启用,配套建设12万平方米的商务办公场所、20万平方米的国际展览中心,实现了国际化运作、常态化运营、市场化发展。
 三是积极谋划平台实体化机构建设。深入调研,充分发挥我省科技及对外合作资源优势,创新性提出设立平台实体化运行机构——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的方案,计划以新型研发机构模式建设。目前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四是成功打造高端论坛和博览会。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对标知名会展品牌,与知名搜索引擎深度合作,搭建中英文双语网站,开展系列高端对话、国际交流、宣传推介、洽谈合作等活动,推动海洋领域务实合作。2016年至2020年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国内外副部级以上官员、40多个国际组织和商协会负责人参会参展。青岛论坛、东亚海洋博览会已成为海洋领域重要的合作交流载体和国内外认识山东、投资山东的重要窗口。
 武云凌表示,下一步将按照自然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我省在海洋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规划(2021-2025)》,打造青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金字招牌,深化海洋领域多层次务实合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贡献山东力量。

  四级联动机制>> 精准发力开展靶向招才招商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目前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孝芝介绍,本届论坛首次由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与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建立了部、省、市、区四级联动机制。论坛筹备期间全力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通过多种资源渠道,确保重要嘉宾和企业参会参展。目前已邀请到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为论坛作主题报告,已有8位中外院士确认参会,多位国际涉海组织负责人、知名专家已完成报告和贺词录制。东亚海博会招展顺利,目前线下、云上招展计划已全部完成。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本届论坛采取提前研判、过程追踪、实时监管等措施,合理控制现场参会人员规模。下步将按照疫情防控方案,组织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演练。
 过去五年,新区获评中国十佳会展名区,成功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298场高端展会。东亚海洋博览会以创办“中国一流的海洋全产业链展会”为目标,经过持续努力,在海洋专业展会领域已深具国际品牌影响力。
 西海岸新区管委副主任谢龙目表示,本届论坛和展会将更加注重成果、务求实效。一是组织招才招商部门对参会参展企业“一对一”精准对接,开展靶向招才招商,多渠道打造“双招双引”平台。二是在会、展、赛期间现场组织3场“双招双引”推介活动,1场头部企业专场对接会,1场贸易企业对接会,1场海洋产品采购会。三是借助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发起和成立,引进“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等2个项目落户平台总部(西海岸新区)。四是首次引入“企业开办云办大厅”,以专题和展台形式,进行新区政务服务推介、展示和现场体验,集中展示“政务云端直办间”、企业开设政策一窗通推介,推出“海博会政务服务专员”代办帮办服务。五是充分发挥西海岸新区海洋委科创委的深度融合、协同、联动机制,精准聚焦海洋产业和科技创新方向,共同推进论坛活动策划和筹备,打造海洋特色鲜明、科技专业高端的高质量论坛。

  彰显六大特色>> 助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今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集中发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等“六个城市”。记者了解到,今年论坛和海博会在策划筹备上,重点聚焦海洋产业、科技、港口、生态、国际合作等领域,助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据王孝芝介绍,与往届相比,今年论坛和博览会在内容和形式上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一是国际化水平更高,专业化程度更强。在当前疫情防控大背景下,仍然邀请到了国际组织官员及驻华使节代表、国内外学术界知名专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协会)代表参会。
 二是分论坛内容更丰富,涵盖面更广。今年分论坛涉及海洋产业、生态、文旅、科技等领域的七大板块,与往届相比新增联合国“海洋十年”与海洋环境治理国际论坛、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论坛、海洋过程与资源环境论坛、蓝色国际合作企业家暨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内容。在展会主题和内容设置上,充分结合联合国“海洋十年”七大愿景,以国际视野展示海洋领域交流合作成果。
  三是海博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办展模式,形式更新颖。设置6个展馆,总展览面积达到60000平方米。首次设置“一对一”定制化邀约,为参展企业配备专属客服;首次开展海洋特色品牌推广,举办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首次尝试市场化举办海洋应急与救援产业展,开展灾害模拟体验活动,设立展品创新金奖。
  四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的积极参与。我国申办的“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审批,计划落地青岛。在海委会批准的全球34项“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中,我国申报的4项已获得批准,有关成果将在论坛期间发布。
  五是由新华社、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英国德路里等权威机构编制的《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东亚海洋城市文旅发展指数报告》《东亚港口靠泊效率指数》《中日韩经贸指数》《新华青岛50指数》等一批公共服务产品也计划在论坛期间发布,打造海洋国际合作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六是将成立由国际知名商协会组成的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联盟作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的重要拓展,秘书处设于西海岸新区,将为加强海洋产业国际合作,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发挥重要作用。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