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坚持走创新引领型海洋科技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略海洋起高峰
□本报记者 王雪
仲夏西海岸,风从海上来。今日盛装开启的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必将在黄海之滨再次掀起一股“蓝色旋风”。
连续多年举办这一海洋领域国际盛会,西海岸新区的底气其来有自。作为全国目前唯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始终把创新前置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必选项”,坚持以协同创新引领海洋科技发展,加快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建设,努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海洋强省先行区和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主要承载区。
作为“山东第一区”,勇担经略海洋国家战略使命的西海岸新区,在融入和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中不断创新引领、展现担当:集聚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0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41个;高新技术企业88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41家;7个项目(占全市近六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1个项目(占全市1/3)获得省科学技术奖……
一路前行至今,西海岸新区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担当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2022年一季度,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2.8%,占全区GDP比重43.1%,总量占全市GOP比重达42.2%,六大特色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15.8%,贡献度达到78.8%。
聚焦海洋科技>>加速隆起创新高地
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这一科技含量满满的大国重器,是西海岸新区以科技创新撬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又一印证。
做好发展海洋经济这一“必答题”,需要科技底气作为底层支撑。眼下的西海岸,正全力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集聚“大院、大所、大学”研究优势——加快“中科系、中船系、高校系”重大创新平台引建,集聚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4所“双一流”涉海高校,共集聚国家级涉海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7个,涉海科研院所11家,建立院士工作站8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总量达9个。
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各创新主体资源,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共建高端新型平台,培育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藻生物等8个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中电科高端装备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中船人因工程研究院等12家单位入选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藻蓝生物等5家单位获评省级优秀新型研发机构,约占全市1/3。
放大创新平台溢出效应——依托“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重大创新平台,增强平台与产业链接,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整合13家涉海科研院所力量,建立研发中心和转化中心,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全面运营,聚焦高技术船舶、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等前沿领域;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项目团队入驻新区,组建研究中心18个,打造海工协同研发综合体和产业化示范基地,为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科技供给。
推进校城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到底有多难?“这中间需要攻克原材料、设备、工艺、审批等系列难题。就是这‘最后一公里’,往往因为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而难以打通。”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张国防说。
这个瓶颈性难题如何破解?拥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20所驻区高校的西海岸新区,直击企业发展需求,围绕创新链与海洋产业链融合发展,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出台一揽子举措,强力畅通产研双向链接快车道,促进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
鼓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大工科院校加速“下海”,布局海洋能源与信息工程等近20个一级学科和重点学科,定向培养新区急需紧缺人才;针对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设立1亿元高校校长基金,制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直接股权投资、股权激励十条等政策办法;启用青岛国际海洋产业资本配置中心,新设立山东陆海联动基金、海洋新兴产业基金两个总规模105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靶向推动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个技术攻关项目予以最高400万元资助;征集发布新区企业关键技术需求200余项,实施“揭榜挂帅”提升科技供给能力;联动西海岸新区技术交易市场和“校企通”高校人才成果转化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集市……今年1至5月份,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7.79亿元,同比增长44%;全区专利授权量15000余件,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二。
这种科研力量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动,不断推动西海岸新区海洋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创的“基于动态压力的油气管道泄漏工况诊断技术”成功应用于液化天然气管道,保障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145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安全接卸及气化外运任务;山东科技大学研发的“大型港口重载移动机器人”,成为国内首台出口海外的大型港口重载移动机器人;中船柴与征和工业联合攻关船舶领域链传动产品,破解了国内船舶企业链传动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赋能海洋产业>>加力推进动能转换
6月7日清晨,一场盛大的收鱼活动在位于黄海深处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展开,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又获丰收。这是继去年“深蓝一号”网箱首次完成规模化收鱼以来的又一次全新突破,标志着试验区海域实现规模养殖常态化、养殖品种多样化。
以深远海三文鱼养殖为代表的海洋渔业,是西海岸海洋产业发展“雁阵”的其中一环。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突破重点环节和关键问题,加快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海洋产业提质增效,亮点纷呈:
船舶海工产业方面,青岛北船重工成功升级为中船集团二级公司,首次批量承接集装箱船制造订单;中国船柴低速柴油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加拿大LNG项目首个核心模块等一批国内国际首制高端船舶海工产品成功交付。2021年,新区船舶海工产业产值增长超过50%。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正大制药与管华诗院士团队合作打造“蓝色药库”,抗结肠癌新药完成安全性评价、取得国家临床批文;华大基因联合发起设立全国首个基因科技产业发展共同体,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测序仪项目投产;明月海藻集团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打破国外垄断,开启国产化之路;青岛清原公司在新化合物(除草剂)创制及应用研究领域位列全球第三、国内第一。2021年,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超过30%。
海洋渔业方面,深远海“蓝色粮仓”建设取得新突破,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首批国产深远海三文鱼规模化养殖收鱼成功;海洋冷链产业方面,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现破题,全国首艘超低温冷藏运输加工船“海洋之星”命名投用……
经略海洋,新区重任在肩;征途漫漫,惟有踔厉奋发。今年1至5月份,西海岸新区累计招引海洋领域亿元以上项目共21个;加快推进33个市级涉海重点项目建设,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占全市比重均超过30%。展望未来,西海岸新区将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海洋经济科技创新为特色,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标杆,向着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的更高目标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