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2.2亿元的17个重点项目在大场镇集中开工
强产业挺起乡村振兴“脊梁骨”

大场镇3000亩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布局成势。
□本报记者 梁玉鹏
6月20日,总投资12.2亿元的17个项目在西海岸新区大场镇集中开工。据了解,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主要包括青岛易蓓文化产业园、环保新材料生产项目、绿之舟工业研学基地等,涵盖了文化创意、高端制造、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此次17个项目的集中开工,将为大场镇和新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7个项目集中开工,新旧动能转换再添新引擎
活动现场,青岛易蓓文化产业园建设启动仪式同步进行。据了解,该项目由青岛易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选址大场镇大营路西、韩家洼村北,占地面积30亩,规划建设面积41000平方米,总投资1.626亿元。作为文化创意出版和电子商务行业,项目主要产品为中小学教辅图书、创意卡片图书、智能点读设备等,将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5亿元,带动就业120人。
据介绍,集中开工的17个重点项目中,智能机械研发制造项目沿袭传统工具车制造赋予电子数控技术,主要研发生产智能化电动推车、手推车、工具车等,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绿之舟工业研学基地建成后将运用文化科普墙、模型感知、打卡体验、产品展厅等多种方式,开展实景示范和手工制作工业研学课程,打开工业研学旅行市场,与盛客隆农业研学基地、佳一生物科普基地串联起大场镇特色研学旅游路线。
项目是发展的动力引擎和关键支撑。据悉,经过多年的发展,占地3000亩的大场镇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布局成势,华琨生物科技、佳一生物科技等36家企业活力迸发。此次集中开工的17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必将成为促进大场镇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提供保姆式服务,助力镇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大场镇按照“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要求,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跑出生产经营“加速度”。
记者从大场镇了解到,该镇经济发展中心围绕19个重点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式”帮代办服务,精准开展审批帮办、纳统培训等工作,推动普阳机械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市重点项目三泰生物质降解与转化设备制造项目顺利如期复工,一季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近1.5亿元。招商引资方面持续落实“双招双引”政策,不断促进优质项目落地,新招引总投资1.2亿元的天淼环保新材料生产项目和总投资1.05亿元的青岛浩晟LPG加气储备站项目。同时,建立企业服务专项机制,举办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持续推动一企业一专员制度,结合“大调研”活动累计实地走访企业700余家次,解决疫情期间用工难、原料供应受阻等问题40余项,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61.2%。
在财源建设方面,大场镇聚力攻坚,首季实现“开门红”,财源项目实现地方税收收入405万元,完成第一季度目标任务的108%。第一季度完成公共预算收入1908万元,同比增长47.6%,其中税收收入实现1323万元,同比增长44.3%。
做强“三大支撑”,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大场镇现辖17个行政村、1个城市社区、5.8万人口,总面积127平方公里,新区最大的两条河流——白马河、吉利河在此汇流入海,素有“菜篮子”“粮囤子”之称。
在新区工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场镇聚焦高质量发展,以项目引建支撑经济稳健运行,以产业融合支撑乡村全面振兴,以民生建设支撑居民共同富裕,做强“三大支撑”,助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大场镇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强势推进,不断加快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倾力打造实业强镇。同时,坚持走特色农产品发展之路,精心绘制大场版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通过扩大现代农业形成集聚规模,充分释放优质农产品品牌效应,搭建产业融合新平台,倾力打造农业富镇。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场镇聚焦共同富裕,提品质、强保障,保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实施驻地提升项目,建设一批道路交通、口袋公园和市政功能性设施;实施大营路、大场路改造和凤安路丰产河桥建设,拓展驻地交通骨架;出台劳动力本镇就业补助办法,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灵活就业,打造5个“100%就业村庄”;加大民生投入,做优教育、医疗、康养等各项工作。
下一步,大场镇将紧紧围绕新区工委管委各项工作部署,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强力抓转型、谋跨越、求进位,着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推动各项工作走在新区前列,加快建设颜值气质俱佳、繁荣美丽共享的“多彩大场”,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大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