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把老年护养院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搬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灵珠山街道探索医养结合“院中院”模式,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

牵手做邻居,医养两相宜


  ▲位于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康壹家·灵珠山老年护养院。
  □本报记者 肖芳 丁霞
  
  养老机构看不了病、医疗机构养不了老,是银发浪潮之下的一个现实困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今年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作为全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西海岸新区近年来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创新示范,同时广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日趋丰富的健康养老服务业态,提升老年人群的幸福指数。其中,灵珠山街道创新性引入社会资本整合当地医疗服务资源,让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牵手做“邻居”,建起了养老服务综合体,获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街道”。
  走进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侧是门诊大楼,北侧是老年护养院,东侧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三位一体、同处一院,共同构成了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记者采访发现,这种独特的“院中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功能有机结合,从源头布局上方便老人养老、看病,形成了“养中有医”“以医助养”的医养结合全新格局。

  照护更专业
  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

  扫码登记、测量体温,再将双脚放入专门设备进行鞋底除尘……走完一整套防疫流程后,记者近日走进了首康壹家·灵珠山老年护养院(以下简称护养院)。这栋6层粉色小楼,位于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院里,于2019年6月正式开门纳客。如今,它已被青岛市民政局评为五星级养老机构,是西海岸新区仅有的两家五星级养老机构之一。
  “这里毗邻风光秀丽的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是建设康养基地的绝佳胜地。”护养院院长刘明杰表示。灵珠山街道辖区森林覆盖率达54.6%,空气清新、绿意葱翠,建有珠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两处4A级景区。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灵珠山老年护养院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合作,采用“公建民营”的运作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康养理念和医养结合照护经验,为失能、失智、半失能、自理老人提供医、养、康、乐、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十分防’。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群体,所有入住老人都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次健康体检。护养院会根据每位老人的基本身体状况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生活照护、营养餐饮、精神慰藉等健康管理方案。”护养院副院长郭焕杰说。
  早上8点,护养院楼内准时响起了悠扬的音乐,社工刘永杰开始带领老人们练习八段锦和38节医疗保健操,舒展筋骨、强身健体。他介绍说,每天的晨练会持续一个半小时,其余时间则会组织室内活动、手工制作、画画、健康讲座、集体生日会等活动,确保老人们每天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护养院的每一层楼,都设有一处护士站。在护士站张贴的“护理工作一览表”上,不仅有针对部分老人定时进行心电监护、测血糖、胰岛素注射等个性化护理记录,还有每月三次剪指甲等日常照护备忘。“42号不吃羊肉、淀粉类;5号不喝牛奶、不吃牛羊鸡肉;46、47号送饭到房间……”在餐厅角落的一个送饭信息登记板上,则详细标注了部分老人对饮食的特殊需求。
  日常护理细致入微,硬件配备更是确保老人获得舒适健康的生活体验。据介绍,护养院选用了凝聚德国尖端科技的电动护理床,不仅达到欧洲最高环保标准,还能缓解躺卧疲劳、有效预防坠床。此外,护养院还全面配备了智能新风系统,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杀菌、增氧,让老人们不用开窗也能随时呼吸新鲜空气。
  目前,护养院在院老人150多位,其中既有来自当地的,也有不少从市外、省外慕名而来。

  就医更便利
  不出院子享优质医疗服务

  今年70多岁的付爷爷,是护养院的入住老人之一。不久前,他因心脏房颤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按医嘱需每月去医院复查。路途远、挂号难、舟车劳顿、老人身体吃不消,让家属们犯了难。幸运的是,就在护养院南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楼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安毅会定期前来坐诊,举办“首席专家公益活动日”。不用出院子,老人就能实现定期复查,省去了往来奔波之苦。
  与医疗机构做“邻居”的护养院,让老人们近距离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作为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机构,灵珠山老年护养院已被纳入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健共体,共享健共体内全部优质医疗资源。“我们发挥骨科和中医药优势,为护养院老人提供‘一单通、二优先、三实行、绿色通道、安宁疗护’的医疗健康服务,以医助养。”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院长樊永江表示。
  一单通,即“检查项目一单通”,护养院老人手持护养院医师开具的检查申请单,即可直接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应科室进行即时检查,检查项目涉及针灸理疗等中医辨证、血常规、生化、放射等30余项。二优先,即护养院老人优先诊疗、服务,优先住院、双向合作转介。三实行,即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时免挂号费;实行全天候24小时医疗健康服务;实行急危重症120即时转运,保障护养院入住老年人在突发急危重症紧急救治的黄金期内得到救治。
  据樊永江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护养院老人特设了医养融合绿色通道。双方签订医养融合合作协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一名年资高、认真负责、经验丰富、退休返聘的专职医生进驻护养院,内科团队成立医养融合医疗保障队,制定严格的会诊制度、听班制度、转运、急救制度及上级远程会诊制度,为老人们打造健康管理服务“闭环”。
  “基层医院负责医疗保障,护养院负责日常护养,这种‘院中院’的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解决了养老机构只能养、不能医的问题,让老人们在发病时能得到及时救治、在康复期能得到专业护理,同时减轻了老人及家属的精神负担、经济负担。”刘明杰认为。

  服务更贴心
  “蓝丝带”24小时待命

  “能来俺家帮着打扫下卫生吗?被子也晾晒下。”在距离护养院仅几十米的灵珠山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上门服务人员卢寿娟接到了独垛子社区89岁的韩奶奶打来的电话。挂了电话后,卢寿娟立即来到老人家中,一边陪老人聊天,一边为老人提供所需服务。
  在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院里,占地1200平方米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面向辖区内6个城市社区、3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4000多位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乐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楼的助老大食堂,记者看到不少老人正手持社区居家智慧养老卡在打饭。“来吃饭不用花一分钱,多好!”81岁的王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二楼是文娱保健区,设置康复保健区、日间照料中心、书画区等八大板块,面向周边老人免费开放。“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健康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帮助老人们在群体互动中放松身心。”灵珠山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长张红云说。
  在灵珠山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为老人们提供上门“助医”服务的,是一支专业医疗队伍——“灵珠山蓝丝带康养服务队”。
  在西海岸新区卫健局和灵珠山街道办事处支持下,灵珠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于2020年5月成立“灵珠山蓝丝带康养服务队”。该服务队是一支集诊疗、护理、公卫、医技于一体的专业医护服务团队,以居家失能、半失能和医疗特需老人为服务对象,以上门服务为特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蓝丝带”居家医护服务项目整合长期护理险、民政补助、地方财政资金,有效降低群众个人支出,帮助老人们减轻往返医院进行延续护理、康复锻炼的负担。
  这支身着统一“蓝衣服”、胸前印着“蓝丝带”的服务队,成为灵珠山街道老人们的健康“守护者”。团队长更是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接受健康咨询和求助。“老年人集中的护养院,对康养服务需求量大。我们只要有需求,‘蓝丝带’基本上5分钟之内就能到达老人房间里。”郭焕杰说。

  ■记者手记
  医养结合,更需深度融合

  如何破解医疗养老“两张皮”问题,让医养结合,进而实现真正融合?灵珠山街道的医养结合“院中院”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探索。
  记者注意到,国内已有省份出台规定,明确新建养老服务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应优先考虑同址或邻近设置。已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基层医疗机构等未同址或邻近建设的,当地政府应积极协调,通过搬迁、置换等方式实现同址或邻近设置。这种让养老机构和医院做“邻居”的底层逻辑,就是要从源头上优化医养结合服务资源布局。
  地理位置挨得近了,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手拉手”发展才是关键。双方要规范开展合作,根据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按照就近就便、需求服务匹配等原则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这种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盘活了医疗服务资源,扩大了自身覆盖面与影响力,养老机构解决了只能养、不能医的问题,节约了不必要的运营成本,老人们则可以同时享受优质照护和医疗服务,可谓一举多得。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