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医医院检验科退休职工程丕昉——

巧手剪纸映初心,文化传承有担当


   程丕昉把爱党爱国情怀倾注在了剪纸作品里。
  开栏的话

  50年风雨兼程,50年春华秋实。老党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一生钟爱的事业。为集中展示西海岸新区老党员代表的先进事迹,激励全区党员干部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伟大建党精神,以老党员为榜样,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奋力谱写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的崭新篇章,本报今起开设“光荣在党50年”专栏。敬请垂注!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静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认真地折、剪、翻、刻后,动人的抗疫故事、献礼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画卷等一件件构思巧妙、立意鲜明的剪纸作品就出现在党龄50年的程丕昉手中。
  2008年,从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医医院检验科退休后,程丕昉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剪纸上。14年来,她不但用手中的剪刀把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爱和祝福“剪”了出来,还通过教学把这份爱传承了下去。

  用剪纸呈现“爱意”

  7月4日,在新区文化馆工艺培训室内,69岁的程丕昉正在剪纸。简单几折,咔嚓几剪,像变戏法一样,一朵复杂精巧的纸牡丹便“绽放”在记者眼前。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剪纸。退休后,老伴听说老年大学有剪纸课,就推荐我去学习。”程丕昉笑着说,“剪纸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手法的表现上,更在于情感和思想的积淀和迸发。”在她看来,剪纸的创作过程是将现实生活里的具象向艺术领域里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剪纸作品不仅能带给观者美的感受,还能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一件题为《福寿三多献给党》的作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该作品图案对称工整,生动活泼,富有张力。“这件作品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主题的。作为一名老党员,这是我怀着对党的崇敬心情,为献礼建党百年而精心创作的。”程丕昉说。
  “这件作品则是我为家乡西海岸创作的。”记者顺着程丕昉手指的方向看到,该作品中有正在拉网的渔民、有提着大鱼的胖娃娃、有正在捕蛏子的村民……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丰收场景在记者眼前铺展开来。
  “西海岸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独特的海产,这座城市为我们带来了富足的生活,我把对她的感情倾注到了这件作品中。”程丕昉说道,“我的愿望就是把对党、对西海岸的爱用剪纸呈现出来。”

  用剪纸展现“担当”

  培训室的墙上,挂满了程丕昉的剪纸作品,其中包括获青岛市第五届剪纸大赛“银剪刀”奖的《喜迎冬奥中国强》、入选天津2020“西岸”剪纸艺术展的《医心为民抗疫情》等。这其中,她更喜欢的是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创作。
  抗疫期间,看到“大白”们全副武装不停地为大家做核酸采样,程丕昉倍受感动。于是,她精心创作了《鲜花献给抗疫英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作品20余件,每件都惟妙惟肖,凝聚着她对抗疫工作者的敬意。
  “中医药文化、剪纸文化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通过剪纸技艺展示中医药知识。”曾在医院工作的程丕昉因为对医学有着深厚感情,便翻阅了大量中医药书籍,剪制了张仲景、李时珍等6位古代名医的肖像作品,捐赠给新区第二中医医院,以表达对医院的感恩之情,鼓励医务人员以更加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用剪纸传承“艺术”

  如今,程丕昉最大的心愿是传承。
  “借助文化馆的剪纸工艺培训课堂来传承剪纸文化,我非常快乐,这也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的责任。”程丕昉告诉记者。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艺传授给更多人,程丕昉还义务担任了新区多所幼儿园、学校的剪纸老师,并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还经常下乡开展剪纸传承活动,将作品送给社区、村庄的群众。
  “我将用剪刀剪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歌颂党、歌颂祖国,坚定不移地把剪纸这门手艺不断传承下去,让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后继有人。”程丕昉说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