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大村镇乡村振兴有“强援”

国企“下乡”激活一池春水


  技术员(左二)在田间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殷瑞廷
  
  “公路从田间地头修到家门口,下雨天再也不用走泥巴路了,村里的环境好了,住在这里感觉特别舒心。”大村镇斜屋村村民丁奶奶看着新修的水泥路高兴地说。丁奶奶口中的水泥路,是由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草公司)出资帮助修建的。近年来,烟草公司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在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困难群众、农业技术培训、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大村镇大力支持,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办好民生实事
  改善村庄面貌

  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完善,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为村庄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之前幼儿园教室面积小,孩子们在室内活动很不方便,现在幼儿园进行了扩建,园区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设施也更加完善齐全,拓展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大村镇市美幼儿园李老师说。今年,烟草公司对市美幼儿园进行投资扩建,新的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优质的学习活动环境。
  烟草公司还将关爱农村困难群众作为公司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具体帮扶举措,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关爱。在日常走访慰问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倾听民意,分门别类地记录下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办好每件事,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近三年来,烟草公司累计向大村镇捐赠220余万元,用于民生实事项目,助力村庄建立农产品加工车间、改造自来水项目、美化村庄环境、采购消防物资和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等,进一步筑牢大村镇农业根基,改善村民生活水平。

  开展技能培训
  助力农民增收

  近年来,大村镇烟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烟草已经成为该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赵站长,您能给我们大伙儿讲讲怎样打顶才能提高烟叶质量吗?”大村镇子罗村烟草种植户徐金民问道。
  “大家看这一株烟,第一朵中心花已经开放,是打顶留叶的最佳时机,再不及时打顶,花会消耗过多的养分,烟叶的质量就上不去,产量也会降低,打顶后要记得及时喷淋抑芽剂,这样才能提高烟芽抑制效果。”大村镇烟站站长赵忠利耐心地向大家讲解道。
  为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大村镇烟站紧盯“减工降本,提质增量,农户增收”的目标,设立“烟农驿站”,举办种植户培训会,为农民讲解烟草种植、烘烤、分级等知识。通过发放烟草生产作业指导书、烟农提质增收操作手册等,向种植户普及烟草技术标准。同时,组织烟站技术员前往烟草种植现场,解决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建立微信群,及时了解种植户烟草种植情况,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的生产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大村镇烟站已组织开展种植户培训会6次。

  政企联合互动
  推动产业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烟草公司因地制宜,将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积极发挥大村镇的产业优势,以实际行动促进大村镇产业发展。
  记者来到前茂甲村的蓝莓大棚里,看到果农们正在加紧采摘。“在家闲着也没啥事儿,就来这边干活,还能挣份工资。”村民李女士说道。在烟草公司的精准帮扶下,前茂甲村和刘家河崖村共建造了20个蓝莓和草莓种植大棚,助力村民年增收100余万元,带动3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我在烟草公司的帮助下种了10个大棚的蓝莓,每年毛收入在60万元左右。”前茂甲村的李兆华高兴地说。
  “看准市场发展特色强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据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大村镇政府的多次调研分析,共同探索出了烟叶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与产业扶贫创新的有机结合新模式,为推动大村镇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烟草公司将坚持从技术、产业等方面入手,全力支持农村发展,构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奋力谱写国企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