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的实践考量
□ 张玉晶 刘在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初心使命,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就要求我们,从“当下”预见“未来”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实践考量。
一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课题。其基本前提,是国家解放、民族独立。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胜利完成。
进入新时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已经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为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全体共产党员都要站稳群众立场,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头,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干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困。在具体工作当中,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是为民族谋复兴。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具有阶段性特征。我们党从建党以来就历史性肩负起这一伟大使命,一路前行、从未懈怠。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目前看来,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越来越多,面对的困难矛盾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一方面,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西方国家面对世纪疫情的无能为力所导致的“西方之乱”,使得西方文明在全球的影响力断崖式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领域的斗争不可忽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和历史发展大势,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人类谋进步,是中国共产党固有的大党担当和人类情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眼界历来高远,始终关注全人类福祉。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到“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的一贯主张。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使得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加速向纵深演变。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就应当肩负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诚恳表示:“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是为世界谋大同。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的同时,致力于为世界谋大同。为世界谋大同这一新的历史使命,不再具有阶段性特征,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和奋斗指向。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一个具有天下情怀的政党,天安门城楼上有两句标语,一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一句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致力于世界人民大团结,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担当和天下情怀。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同。在这方面,我们既有内部行动又有外部作为。对内,我们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推进共同富裕;对外,我们奉行协和万邦思想,推进合作共赢。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为全世界奉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贡献了中国作为和中国力量,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的良性构建。
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全党上下只有始终把握住“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才能持续保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才能进一步增强践行初心使命的政治自觉,进而汇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磅礴伟力。
(作者张玉晶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讲师;刘在刚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正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