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发布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多项指标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构建“五大环境”生态体系 打造营商环境建设新高地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近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发布。评估结果显示:青岛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整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务服务、外资外贸、生产要素、法治保障以及宜居宜业五大方面建设发展和优化提升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落户和生产经营环境,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跨境贸易、招标投标等指标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据悉,青岛自贸片区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共包含5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96项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分别是政务服务环境、外资外贸环境、生产要素环境、法治保障环境、宜居宜业环境;二、三级指标借鉴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参考青岛自贸片区定位与发展特色进行设置。
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报告2020》发布的评估结果为参照,结合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2018-2020数据校准报告》中的数据调整,青岛自贸片区综合营商环境便利度模拟国际排名第27名,多项指标进入前十,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其中,片区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和执行合同3项指标模拟国际排名进入前10名。开办企业方面,青岛自贸片区企业通过“青岛市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仅需2个流程、3.5天即可完成开办,国际模拟排名第六。获得电力方面,青岛自贸片区通过告知承诺制的方式即时办理占挖道路备案,外线施工可同时进行,低压供电全程仅需2个流程,耗时3.5天,成本0元,国际排名第九。执行合同方面与全国各地情况趋同,司法体系较高的执行效率在青岛自贸片区得到较好落实。
此外,登记财产、保护中小投资者、跨境贸易3项指标模拟国际排名进入前50名,办理建筑许可、获得信贷(包含在金融服务指标中)、纳税、办理破产4项指标模拟国际排名分布于第50名至110名。
青岛自贸片区政务服务、外资外贸、生产要素、法治保障及宜居宜业五大方面建设发展和优化提升,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落户和生产经营环境,同时带来了市场经营主体和产业加速集聚。目前,青岛自贸片区逐步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五大产业创新“双招双引”落地各类过亿元项目63个,签约1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1012亿元。建成11个产业发展平台,新增63个过亿元项目,2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片区,62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区内设立企业。挂牌以来,青岛自贸片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06万户、累计新增纳税主体1.15万个,分别是片区成立前存量的1.15倍和1.04倍。